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台退役中将:军事互信机制议题走向

http://www.CRNTT.com   2011-01-25 00:18:50  


 
  自2009年5月,马“总统”提出撤除指向台湾的飞弹,是谈判和平协议或军事互信机制的前提。就为两岸签定和平协议或建立军事互信机制,设下障碍。因为,这使大陆在对台和平发展与自身国防安全上,陷入两难。其真实的意涵,在推迟两岸在政治与军事发展上的脚步。马“总统”的作为,受到台湾社会广大群众的回响,无论蓝、绿阵营都不表反对,并不时在两岸交流中,对大陆涉台官员多所诘问。在军事上,大陆纵然有正当的理由排拒撤弹,若直接用军事立场回应,很显然的,势必造成对两岸关系的伤害。

  2010年7月30日大陆国防部发言人耿雁生公开表示,只要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包含要大陆撤除飞弹的问题,都可以谈。此说法一出,台湾政界及媒体的反应,纷纷将议题回归军事层面。咸认中共以其大国的国防需要,撤飞弹应无可能;大陆的表态只是象征性的回应。亦认为飞弹撤出后,再部署亦是短时间的事,并不能改变两岸间的“军力平衡”,没有实质意义。故新的提法又出笼,台湾媒体透露台湾方面,除要求对岸撤除对台导弹外,还将要求撤离更多的军事部署。

  从两岸对此议题的对话看来,双方都立足在政治立场,实质军事立场的反应,必定伤害到两岸的和平发展。两岸军事互信议题上的操作,只是在不断的设置障碍,拖延两岸实质对谈的时间而已。因此,政治解决是唯有采取的路,而时间是问题解决之道。

  三、台湾未来的“国防安全”

  台湾的“国防安全”,不是单以国共内战的形式存在于两岸的敌对关系中,而是倾向于西太平洋冷战的权力架构下的对抗形式。在这个对抗形式中,大陆更在意台湾的“台独”走向,并以武力予以吓阻,益使两岸军事安全,增加其复杂性。

  理论上,战争起因于“敌对意识”及“武装力量”的失衡;“国防安全”的意义,即在防止或消弭战争。故消弭战争应针对战争的起因,从这两方面入手,前者在建立“军事互信”,降低敌对意识;后者藉“限武谈判”达成军力平衡。就目前两岸军力平衡而言,不但往中共方向倾斜,且已完全丧失平衡。展望未来,此一形势不但不能逆转,且有扩大的趋势。倘若两岸敌对关系,在地缘战略权力架构中保持不变,军力平衡持续失衡,敌对意识又无法降低,则凸显出两个战略问题的待解决。其一,台湾的军事安全问题继续存在;其二,两岸军事对抗、冲突的形势无法化解。这即是台湾“国防安全”问题的本质。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