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台退役中将:军事互信机制议题走向

http://www.CRNTT.com   2011-01-25 00:18:50  


 
  中共自上世纪八○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军力迅速增长,国力日益提升,不但填补了前苏联在西太平洋地缘战略上的权力真空,且发展成为亚太地区的区域强权。中共的崛起,是廿一世纪初最大的地缘战略事件。代表着陆权国家向海洋伸张,与原为海权的美国势力间,产生地缘战略上的利益冲突。中共的军力发展,已引起美国的对应。美国认为,中国正以更快的速度提升军力,美国驻扎在太平洋地区的航空母舰和空军基地,面临着来自中国的新威胁。美国的反应,代表了后冷战时期的超强霸权,已从国际体系内的互动中感受到压力与威胁。象征着美国“单边主义”的没落,“超强霸权”的结束;“世界格局处于向多极化过渡”的方向发展。

  由于美国军力的衰退,西太平洋战略形势的改变,台湾的“国防安全”,仍寄望美军航母舰群的驰援,已经无法想像。因此,台湾为解决现实的安全问题,如何在新的战略形势及未来强权建构新的国际秩序中,消弭两岸的对抗形势,寻求一个和平安定的战略环境,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

  三、本土意识形态的战略义涵

  在李登辉及陈水扁执政时期,高悬“本土意识”的大旗,面对两岸关系,无视于海峡两岸和平稳定的共同利益,极力切割“中国”“台湾”的脐带,否定台湾人是中国人,并称国民党是外来政权,更凸出了两岸的冲突形式。这种冲突的本质,在强调国家认同。绿营高喊“台湾、中国一边一国”,其意识形态,植基在民主制度与自由经济体制上,是二战之后,冷战形成“两极化”过程中,民主国家为扩张与巩固其共同核心利益的一种权力形式。而外来政权说,则是硬生生的将战后“去殖民化”的意识,强加在“去中国化”、“去蒋化”的意识上。其目的在催化台湾的自我认同,排斥大陆社会主义的国家认同,及中华民族的历史认同,复制了冷战时“两极化”的对抗形势。在两岸互动的战略行为中,中共过激的言词,更可能加速催化台湾的自我认同。这就是“绿营”没有与中共对抗的历史情结,却更不能放弃与大陆对抗形式的原因。

  在现行台湾的政治环境中,绿营正利用这一形势,杯葛马阵营的一切施政作为,而其中之最,即是快速发展中的两岸关系。因此,绿营推动的本土意识形态,正成为两岸军事交流,发展军事互信机制的障碍。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