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台退役中将:军事互信机制议题走向

http://www.CRNTT.com   2011-01-25 00:18:50  


 
  两岸军事互信机制的基础

  从上述的战略环境中,我们可以意识到,两岸发展军事互信机制的内、外在环境并不成熟,这是马“总统”及其团队,在发展军事互信机制上的困境与挑战。故两岸仍须共同努力,为建立军事互信机制创造条件。

  一、沟通两岸建立军事互信机制的歧异

  “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定”虽然是“胡六点”的重要内涵,但早在1979年中共人代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中,即有此语意。30年来,其论述虽有微调,却都保持“一中原则”、“和平统一”的基调,但不为台湾方面所接受。

  在国际上,中共担心,若与台湾签订相关协定,将会在国际社会造成两岸就是“两个政治实体”、“两个国家”,不利于其所宣称的“台湾问题”是内政问题,而非国际问题。两岸间若签订“信心建立措施”协定,会造成两岸间以台湾海峡中线为界,形成“两个国家”的事实。

  台湾方面则担心没有国际参与或仲裁,签订的协定,会遭到矮化;另方面亦对台湾未来在国际活动空间上,会遭到压缩。而台湾的“国防安全”,在得不到国际的声援下,“国防武器”采购面临更多的问题,使台湾的“国防安全”,没有保障。在台湾多方的疑虑下,许多学者对于胡主席所提出的“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其真实意涵是否有别于上述“信心建立措施”(CBMs),亦不无疑问。

  综上所述,两岸的歧异,主在大陆对政治上“一中原则”的疑虑,而军事上,则在台方对集体安全架构上的坚持。故在建立两岸军互信机制时,应在合乎现实的状况下,发挥智慧与创意,重新定位适合两岸的“军事互信机制”。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