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世行报告引争议 国企改革路何方

http://www.CRNTT.com   2012-03-01 09:08:42  


 
  袁钢明(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我本人完全不同意杜建国的说法与观点。杜建国不懂这个报告,也没有做过深入的研究。这种做派已经跟不上国内改革的变化和世界经济形势变化。以国企问题为例,我国的国有企业比重曾有过下降趋势,而近几年来却不断上升,这不是好现象,是改革迟缓的一种表现。国有企业的比重不可以一直上升,应该得到有效的控制。

  21世纪网:反对世行报告《中国2030年》的不仅有大闹发布会现场的“独立学者”杜建国,还有掌控117家央企的国务院国资委。如果不是因为国资委此前的反对,2月27日世行报告发布会的规格将会更高,本已列入邀请名单的超百家中外媒体最终也被缩减至十几家。在形成初步报告后,财政部发文至相关各部委会签。教育部、卫生部等部委给予报告高度肯定,认为报告给中国教育及卫生医疗领域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唯有国资委提出强烈反对意见,并就此给财政部回文,认为《报告》提出的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降低国有经济所占比例的建议违反宪法,有颠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嫌疑,并要求与相关机构展开辩论。

  腾讯网《今日话题》:为什么世行要为中国的发展出谋划策呢?原因很简单,因为解决贫困、提升发展水平是一个一揽子工程。世行不仅会提供资金,也会提供资金的使用方案。世界银行对每个发展中国家都会出台各种中长期报告,并不是单独针对中国。……佐利克称,这个项目报告的实施得到有关领导的“坚定承诺”。并且,报告所建议的市场化改革都是可以在一个仍由国家控制所主导的框架内进行的,并不打算削弱中国政府对改革的主导权。

  在世行对中国的这份报告中,并没有强调以私有化为目的,相反,报告中给的各种建议,落脚点都是提升经济活动的效率。国企已经“做大做强”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假象。对此,经济学家王健最近曾做了一个非常直观的解读。王健发现,从2005年“非公36条”实施开始,到2007年,国企迅速退出低利润行业,在平均利润率5%以下的行业中,国企的产出从80%左右降到不足10%;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企仍然牢牢控制着高利润行业:在利润率高于10%的行业如烟草、石化等领域,国企产出仍然占总产出的85%。这说明,国企只是在利润低的行业都撤退了,而在高利润行业,靠着垄断地位大发其财国企利润最高的两家企业利润顶得上民企前500家的总利润。而且,这种做法在总量上还能够维持着“国退民进”的假象。

  所以,国企必须进一步改革,世行报告给出的方案是:政府应缩减大型国企规模,让他们的运营更像商业公司。建议由资产管理公司监管国企,保证这些国企按商业规则、而不是政治目的经营,同时让私营公司更容易参与竞争。至少从方向上看,这都是很好的建议。

  朱海就(北京九鼎公共事务研究所研究员):世行的警告并非危言耸听,尽管中国经济过去几十年高速发展,但这种发展模式所产生的一些问题现在已经暴露出来了,尤其是去年下半年以来部分外资撤离、出口下滑以及经济放缓的走势,也使人们开始担心中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这份报告某种程度上也正是这种担忧的表达。在提出警告的同时,世行的这份报告也提出了建议,其中特别强调了深化国企改革的必要性,把深化国企改革看作是未来中国能否避免经济危机,“实现向高收入社会的过渡”的关键。不难看出,世行的这份报告,既是基于中国当前现实经济问题的分析,同时也是建立在正确的经济学分析的基础之上,比较有可信度。

  诚如前招商局前董事长秦晓所言,“国企是计划经济的遗产”,既然我们决心要走市场经济道路,就应该减少这种计划经济的遗留。垄断国企的改革已经不是要不要改的问题了,而是如何改,什么时候开始改的问题了。

  2012年03月01日04:13 来源:时代周报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