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国企该如何提升对国民的利益回报

http://www.CRNTT.com   2011-03-14 09:31:42  


  中评社北京3月14日讯/如何看国有资本的收益和支出,国企内外的评判差别之大,从本次“两会”代表委员们的热烈争论中可见一斑。

  有政协委员认为,“现在的国有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央企业真是财大气粗,作为全民企业,利润该让全民更多分享。”对此,同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回应说:关于上缴红利的问题,国企又一次被媒体和民众妖魔化了。杨行长举例说:“有学者说国家给国有银行注资那么多,国有银行利润竟然一分钱不上缴,这是胡扯,工行每年现金利润上缴50%。”

  上海证券报发表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章玉贵文章表示,为什么在中国经济棋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承担着重要社会职能,也为国家和普通市场主体提供了诸多收益与不少福利的国企,近年来所获得的社会评价却呈每况愈下之势?个中缘由,值得细细探讨。

  如果能真正将30年来国企改革的成本和收益关系进行量化测算,将使我们能更直观地评价国企改革的成果和意义,但在讨论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本与收益时,量化指标只能作为参考。因为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国企存在和发展的意义实在是太重要了。长期以来,国有企业一直是国民经济支柱,其健康状况直接关系中国经济的整体表现乃至社会稳定,在某种意义上,更是社会主义的重要标识之一,即便今天国企所占份额只有国民经济的四分之一。

  文章指出,放眼世界各国,对国有企业投注最大精力的当属中国了,这不仅因为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国有资本运营体系,还由于国企改革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面临的一大难题。倘若中国对此获得重大突破,则不但具有政治上的意义,还具有经济学上的意义。有人曾预言,如果中国经济学家在国企改革理论研究上取得突破,则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当顺理成章。而中国的国企改革近年来在政府的主导下确也取得了不少进展,部分国企经过大胆改革,沈屙正在逐渐消除,重新焕发出生机,少数更将自己打造成初具国际竞争力的行业巨头。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