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国企高额垄断利润妨碍经济转型

http://www.CRNTT.com   2011-07-13 08:27:20  


  中评社北京7月13日讯/2011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最新排名出炉,中国共有69家企业入围,其中,中石化、中石油、国家电网分别以76.3亿美元、14.4亿美元和4.6亿美元高居财富排行榜的第5、6、7位。证券时报发表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副研究员张茉楠文章称,《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一直是衡量全球大型公司的最著名、最权威的榜单,其入榜500强的企业排名是以营业收入和利润这两个指标为标准,这说明中国国企的创富能力已经十分强大。

  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纳入月报统计范围的中央企业和3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80931.8亿元,同比增长24.7%。其中,中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52226.6亿元,同比增长24.2%。

  文章指出,在中国目前的利润分配机制下,垄断性国企享有垄断利润,资源性行业企业享有资源收益,职工享受“垄断福利”。众所周知,国企大都集中在能源、电信等行业,本身就具有资源优势,且这些行业都是由政府垄断的,这让国企充分享受资源定价的主导权。 国有企业的强势地位不仅影响着中国经济的“生态”,其“挤出效应”以及垄断利润也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梗阻”。

  首先,国企高垄断利润是在与民争利。从初次分配的角度看,包括资本所得、政府所得和劳动所得等三个部分。在当前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过程中,较强的政府控制力需要政府税收比的高比重;而当前企业的高利润是源于很多企业的垄断利润。中国产业呈现出超重化工化和资本密集化,必然使得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越来越偏向于政府和资本,劳动者收入占比逐渐下降。更有部分国有企业在不公平竞争情况下,将本应作为土地和资源等要素收入转化为利润,在上缴的红利比例太低的情况下,既夸大了企业的绩效,又使得大部分要素收入流入国企口袋,损害了全国人民作为要素所有者的合法权益。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