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假如茅台是民企

http://www.CRNTT.com   2012-02-23 12:18:22  


与其圈养这么一个拘谨的“国宝”,不如放手让茅台“自由搏击”
  中评社北京2月23日讯/“假如茅台是家民营企业,它一定不会如此‘胆小怕事’。”此间价值中国网登出评论员张华的文章“假如茅台是民企”,全文如下:

  胡润把茅台列为仅次于路易.威登(LV)、爱马仕和宝马的第四大奢侈品牌,等于把它往火上烤。俗话说“枪打出头鸟”,茅台这只“鸟”因为被贴上了“政商关系承载物”式的标签,而显得更容易成为众矢之的。现在唯一敢公开、大声宣称“茅台很委屈”的,或许只有券商研究员,譬如瑞银证券称茅台“成长之路风雨无阻”。
 
  所谓在商言商,券商研究员分析一家公司,会剔除掉舆论中一些情绪化的元素,而抓住最核心的部分,譬如茅台高层说,到“十三五”末(即2020年底),产能要达到6万吨,销售收入突破千亿元。也就是说,相比现在1万多吨的产能和200多亿元的营收,未来8年均增长5倍左右。可是茅台在市场上总是供不应求,有人计算过,要满足当下的需求,产能至少得3万吨。供不应求就得涨价吧,过去10年茅台酒的价格涨了将近10倍,未来8年就算再涨5倍,到2020年的价格,每瓶就超过了一万元。
 
  一万元一瓶茅台。正常吗?没什么不正常。凭什么国外的一些奢华酒一瓶合人民币几万元、十几万元,中国酒就一定要廉价呢。凭什么LV也一直在提价,而茅台提价就为人诟病呢?茅台的老董事长季克良和现任董事长袁仁国应该都曾这样想过,但打死他们也不敢这要明说。不但不这样说,反而如季老先生一样,要装出一副“亲民”的模样,多次号称要做“中国人喝得起的茅台”。
 
  哪怕被人取笑“口是心非”,也要继续和民众拉近距离; 哪怕因为申报奢侈品资格的事深陷舆论漩涡,也不做“危机公关”而选择把苦水咽下去。为什么会是这样?原因之一很简单——茅台是国有企业,而季袁等人都是国家干部,现在国有企业和国家干部最忌讳的就是成为舆论焦点,如果一不小心焦上了,最好的应对策略或许是什么都不做。所谓明哲保身、以静制动,大抵如此。
 
  假如茅台是家民营企业,它一定不会如此“胆小怕事”。拿下世界奢侈品协会颁发的资格证,相当于进入国际市场的名片上镀了一层金,这是许多民企喜闻乐见甚至梦寐以求的事情,先不说海外销量从此节节攀高的可能性有多大,至少纽约的茅台酒不能再像现在一样一瓶几百块(人民币)地“贱卖”。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