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从“国进民退”到“央进地退”

http://www.CRNTT.com   2011-09-13 08:28:34  


  中评社北京9月13日讯/近日,2010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正式发布,前100位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占到近6成。不光如此,国有企业在前500强中所占比例和累计收入额更是大幅提升,与这光鲜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民营企业越来越难以寻找到合适的发展空间。国企、民企的差距在这个维度中又再次被拉大。

  中国经营报发表财经媒体资深记者赵语康文章称,如果将镜头拉得更远一些,更多的画面还在记录着国企、民企这一年的变化。2011年,在宏观调控政策持续紧缩的背景下,资金无疑成为这一年最主要变量。兴业证券最近一份行业报告也发现,建筑行业,这个民营经济相对活跃的行业,也正因为现金流的问题带来新一轮“国进民退”的格局变化。

  央进地退

  文章表示,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经济紧缩的时候,民营企业受到宏观调控的影响比国有企业会更加明显,从而有可能进一步收缩战线。

  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曾表示,在央行货币紧缩政策不改的情况下,不少温州企业只好走民间借贷或者高利贷的路子,这样造成企业融资成本一路水涨船高,部分温州中小企业将因为承受不起而倒闭。

  同时,与之伴随的是国有企业对垄断资源的争夺也有加剧的态势。其中最明显的便是土地市场。自2009年开始,央企在土地市场上屡创“地王”, 更是将这一趋势明朗化。上海天强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祝波善也总结了国有资本进入房地产市场的三种途径,一是通过地方政府控股的“城投公司”进入当地的一级土地开发市场;二是凭借资本优势进入土地二级市场;三是收购优质写字楼等持有型商业物业。

  与“国进民退”现象交相辉映的另一个现象是“央进地退”这场不涉及所有制性质变化的整合风暴事实上来得更猛烈和持久。除了几个国资势力强大的中心城市外,地方政府都在竭尽所能抱紧央企这棵大树。各地纷纷使出“绝杀”,给政策、给资金,领导带队,进京跑部,力邀央企落地投资或重组整合本地国资。而央企也顺势扩张,在全国各地攻城略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