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再平衡为经济长期增长注入新动力

http://www.CRNTT.com   2011-04-06 08:24:11  


只有化解“经济再平衡”的诸多难题,中国才会迎来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
  中评社北京4月6日讯/“十二五”规划将未来五年经济增长目标定为年均7%,比“十一五”预期目标低了0.5%,表明中国将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借此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上海证券报发表《学习时报》副编审邓聿文的文章称,实现这一目标是“知易行难”,因为目前中国仍然面临“经济再平衡”的调整压力。只有化解“经济再平衡”的诸多难题,中国才会迎来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 

  确实,在过去30年中,中国创造了年均9.8%的经济高增长奇迹,现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规模占全球比重约为9%。但也要看到,这一高增长是以一系列社会和经济发展失衡为代价的。例如,内外需的严重失衡,导致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出口与外部需求。投资特别是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深远,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私人投资的较快增长。另外,区域经济发展失衡和城乡发展失衡,导致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及城市经济发展较快。 

  这一系列失衡造成的直接结果是,尽管经济发展较快,但居民收入却难以同步增长,导致中国的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也难以启动。 

  这种经济发展方式被称为“粗放式发展”,是靠牺牲资源和环境以及低成本的劳动力优势取得的。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初采用这种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还“情有可原”,因为当时中国是个“资本高度稀缺、技术高度落后”的国家,发展经济被视为最重要任务。这样,为了吸引外资和技术,不得不采取各种优惠政策与条件,包括压低资源、能源、土地和劳动力等要素价格。但是,当中国经济规模已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时,是否还要片面追求GDP增长目标,经济增长是否还要以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系列失衡为代价,这些问题引起了更多人的思考。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