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找准中国经济发展新动力的突破口

http://www.CRNTT.com   2011-03-19 08:21:47  


  中评社北京3月19日讯/经济增长转向依赖终端居民直接消费的模式,要求推动经济尽快走上内生增长、创新驱动的轨道,让国民不仅参与经济建设,创造社会财富,而且能分享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不断有条件改善自身的生活水平。而真正意义上优化当前经济结构,“质量和效益”是经济增长品质内涵最重要的体现,替代性文化产业或将成为新的支柱性行业。

  上海证券报发表上海金融学院公共经济管理学院博士温建宁文章表示,伴随着经济转型,政府的着眼点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转变。这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体现在对经济增长评价指标体系上,也体现在对收入分配政策改革重要性的认识上,还体现在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新支柱产业培育扶持上。归根到底一句话,更加实事求是,求真务实。

  文章分析,大致有四个深层次的转变点:

  其一,突破经济增长评价指标体系数量层面的束缚,以内涵提升追求经济发展的内在品质。

  转变经济结构首先需要转变经济的评价方式,放弃单纯数量上速度型的追求,这意味着经济中缺乏科学发展的经济成分所占比重降低,尤其像房地产这种科技含量偏低的行业,作为支柱型行业发展的合理性不足。如果剔除了房地产对GDP的直接贡献因素, GDP年均增长量将科学合理地回归经济本质。确立7%的年均增长数据,说明经济将步入中速增长期,甚至不排除经济转型个别关键年份会低速增长,中国经济极有可能已进入“去房地产化”的路途,而房地产内部派生性“去杠杆化”则将为通胀减负。

  传承以前的高速增长态势,“十二五”头两年增长率或仍能保持在8%以上,但随着“经济去房地产化,房地产去杠杆化”的逐步深入,经济增长率如以每年降低一个百分点测算,五年后不排除会探到5%。但最终年平均增长率依然可以达到7%的目标。由此可以看出,规划已给未来经济转型和调整预留了充分的经济增长率的腾挪空间,即政策经过再三权衡和艰难抉择,最终房地产支柱性产业地位被放弃,替代性文化产业或将成为新的支柱性行业,得到大力培育和重点扶持。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