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论坛
2007年6月号,总第114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伊朗核问题的前景及影响
  
  陈学惠:不会轻启战端,而是军事威慑
  
  我从军事角度讲一下,我认为美国目前的所有军事姿态,是一场典型的军事威慑。

  第一,战略威慑的题中之义就是要把所有的威慑手段,全部地、最大限度地加以展示,营造压力;军事作为威慑的核心手段,可以用来撬动其他各种威慑因素,最大限度地达到威慑目的。

  第二,既然不是战争,而是威慑,就不会提出更高的目标。换句话说,想用威慑来完成战争所要完成的目标,是不可能的。当然,现在美国已经说它并不谋求更迭伊朗的政权,而是要伊朗履行安理会提出的要求。

  从现在我的感觉看,手段还没有用尽。手段没有用尽,还有很大的运作空间。就从安理会的决议看,也还没到最强硬的程度。所以我觉得目前的紧张局势,还会延续下去,不会轻易地、轻率地挑起战端。

  第三,美国真正的目的究竟是什么?看起来是控制伊朗发展核武,要求伊朗在核不扩散这个问题上满足国际社会的要求。可是我觉得,如果从整个大局面来看,很可能是想要配合伊拉克局势。因为伊朗对伊拉克的渗透太多,太厉害了。美国的意图很可能是为了稳定伊拉克局势,在伊朗核问题上做文章,以配合解决伊拉克问题。这个意图,美国不需要用战争和军事打击来完成。所以,我相信,美国在这个地方保持强大的军事压力,可能有很多的想法,有多重的目的。

  我说得武断一点,我目前的感觉,和伊拉克战争前的那种感觉,还不太一样。

  更何况,即使从战争的角度看,计算美军的人力也没有意义。因为美国人肯定不会谋求地面打击。以美国目前的军事科技、战术特点、实力对比等方面来看,也不需要集中那么多人。

  我相信,美国在伊朗核问题上还是有耐心的。另外,美国的战略目标也是有讲究的,美国不会给自己提出过高的战略目标,美国的目标可能是延缓伊朗核列车的速度,同时,在整个地区的大格局下,谋求更多重的目的。
  
  赵国忠:谁最令美国头痛?
      现在是伊拉克而不是伊朗

  所以,我们要判断现在美国最头痛的问题是伊朗还是伊拉克?应该是伊拉克。现在美国国内关心的焦点都是在伊拉克,并要解决伊拉克问题,我觉得航母去海湾并不仅仅是为了伊朗,还有一部分是对付伊拉克反美武装,并对支持伊拉克反美武装的国家和势力发出警告。

  其实伊朗的核计划进程距离军事用途的核武器,还有相当的距离,所以我认为当务之急并不是伊朗核问题,因此拖的可能性比较大;就是边谈边拖,不能取得任何结果。打,决心难下;谈,难有重大进展。

  陈学惠:内线外线相结合
      着眼点还是伊拉克
  
  您刚才讲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当前在中东地区,对美国来说孰轻孰重?伊拉克问题最突出。

  我觉得,美国人解决伊拉克问题,是两线用力。一个是内线,直接在伊拉克增兵;再一个就是外线,给伊朗制造压力。难道还愁找不到藉口吗?随便找一个藉口就可以施加压力,迫使伊朗不要再深度渗透伊拉克。

  内线和外线并举,着眼点还是要解决伊拉克问题。
  
  吴白乙:乱局是否有利美国
      是重要的思考点
  
  我有一个很简单的思考点,就是我们怎么重新去看第一任期的布什,提出了改造中东的“大中东计划”;还是经过这么长时间的伊拉克困局以后,重返现实主义的考虑。

  根据传统的历史经验,在中东这个地区,符合美国的外交或者说全球利益的、也是我们最熟悉的手法,就是保持一个均衡的态势。

  历史上美国对两伊采取均衡的办法,不停地变换重心,与苏联竞争。那么在当前这种局势下,会不会重新回到这样一种现实主义的手法,将重点放在伊拉克问题的解决上,同时保持一定程度的对伊朗问题的态势。这可能最符合美国长远的安全和战略利益的。

  虽然打破伊拉克是一种乱局的平衡,再打破伊朗也可以说是一种乱局的平衡,但是否对美国最为有利,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考点。

  郭震远:座谈会结语
  
  今天的思想者论坛,应该说充分表现了伊朗核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这个问题的困难程度,这一点大家有共同的认识。所以我想,也可以说是多元的、多重的博弈问题。各方有自己的目标与自己的策略来追求自己的利益,决定了伊朗核问题的复杂和困难。

  那么作为大家都关心的前景问题,根据大家的讨论,是不是可以这么说,就是这个问题的复杂性和困难性,决定了伊朗核问题在近期内无论是用和平还是战争的手段,也就是说出现一个结论性的解决,是不可能的,不会的。所以,伊朗核问题只有继续往前走。准确一点讲,不说往下拖,而是往前走,是因为伊朗核问题本身还在不断地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所以对这个题目,尽管在座的只有三位专门研究中东问题的专家,其他几位包括我都不是直接研究中东的,但是我觉得对我们所有研究国际问题的专家来讲,这个问题有吸引力,而且也是一个考验。
  
  评论员简介:
  
  赵国忠: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一九三二年生于浙江温州,一九五六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一九九一年一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所所长,一九九二年至一九九八年任所长、研究员。

  陈学惠:中国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研究员、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大校;东欧中亚学会常务理事,军事科学学会国际军事分会副秘书长。曾在原苏联基辅大学任访问学者,在俄罗斯总参军事学院高级研修班军事留学。参加撰写一系列研究报告,主编《俄联邦军事基本情况》等著作。

  吴白乙: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国际关系学教授。长期从事国际战略和大国关系研究,当前主要研究方向为危机管理、外交决策和“软权力”理论。近来发表了《伊朗核问题与欧盟的国际危机管理》、《国际规范:道德实践的困境》等著述。

  傅梦孜: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从事中美关系、美国外交研究,主编《中美战略关系新论》、《反恐怖时代美国全球战略》等,在《世界经济与政治》、《现代国际关系》等发表过学术文章。

  刘月琴: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七九至八一年留学巴格达大学,九七至九八在开罗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零二至零三年在叙利亚大马士革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主要研究中东政治、国际关系。研究领域包括伊斯兰教历史与现状、海湾地区综合问题等。参加或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国家教委、社科院重点研究课题,发表各类研究成果两百万字,主要著作《冷战后海湾地区国际关系》。

  田文林: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亚非所副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中东政治。曾在《世界经济与政治》、《现代国际关系》、《西亚非洲》、《世界民族》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

  (完)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