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 
中评社台北论坛:客家族群政治板块变化

http://www.CRNTT.com   2010-12-03 00:17:02  


 
  一派是学院派,主要是指现行教育体制内名义上的客家学院研究者,他们几乎占去了所有的客裔研究资源。虽然台湾的客裔族群仍是活生生、有血有肉,有生命的群体,但因这些学院派几乎是一群与台湾客裔没有关连的人,所以不论是客裔台湾人的语言、文化、政治、经济、社会等的真实状态与未来发展如何,和他们之间没有关系,也不是他们所在乎的。他们若有涉及台湾客裔的研究,基本上就是移植复诵国外相关学科的观点。因为他们漠视对真实存在的台湾客裔群体的研究,自然就没有能力提出解决前述各项客裔问题的可行方案。迄今为止,他们进行的研究对台湾的客裔族群和台湾族群生态的瞭解,帮助有限,其研究只能在其圈子里自得其乐。

  另一派是常民派,他们多是个别人士。长期以来,常民派默默地独力对台湾客裔进行有限地研究,虽然资源与支持力量十分薄弱,但他们怀着使命感,仍试图从台湾的历史发展与族群关系来瞭解客裔台湾人的种种问题。综合地说,这些人认为,族群关系是处理当今台湾一切政治、社会、文化问题的决定性因素,但这却是拥有各项资源的学院派研究者所漠视的。例如,从1684年泉州人施琅(清初降清的原郑成功汉人部将),向清康熙奏准实施的“渡台禁令”,虽然形式上在乾隆末年(1786年)解禁了,但该禁令的后遗症已使客裔与福裔人数悬殊甚大,“强零弱、众报寡”的斗争成为台湾族群关系发展史的核心部分。在满清“放任分化”政策下,台湾有200余年之久(1684-1895)成为赤裸裸的丛林社会,以致今天许多福裔在有意无意之间仍据此认为他们有独霸“台湾”一词在政治、社会、文化、历史、地理等一切意涵的正当性与合法性。今天台湾虽号称进入民主时代,实际上前述的族群关系史轨迹对客裔台湾人在当代及未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社及会的影响仍然深不可测。如果福裔仍持续不愿承认其他族裔对台湾的发展一样牺牲奉献,都是台湾的共同主人,则台湾各族裔之间难以建立信任关系,更无法建立共识。

  前述的历史因素加上后来日本殖民统治的“皇民化”政策与国民政府的独尊“国语”,压制各族群语言的政策,对台湾客裔族群造成的严重的压缩打击结果是,人口相对少数且分散四方的客裔,无法凝聚支撑客语的存续条件,客语严重流失。当作为客裔的首要特征客语流失时,客裔便自然成为隐形人,自我认同便持续薄弱了。

  虽然近20年来少数有心人士花了许多力气推动客家发声运动,但是客裔族群的自信心还是非常非常薄弱。薄弱到什么程度?我在前(2008)年获选接掌财团法人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会时,曾说过,客家发声运动20年了,但到今天绝大多数的客裔公众人物(包括政治人物、经常露面的学者专家、媒体与演艺圈人士)还是“不敢”主动在公众场所承认自己是客裔。也因此我在该基金会10周年首次出版的《简介》上说:迄今仅有2位歌手敢在付费的主流媒体广告上,明说自己是客裔,且用简单的客语向听众问候。但这样残酷的现实以及它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学术研究各方面的效应,却是学院派漠视、不屑一顾的,自然他们不会朝如何解改善这样的困境进行研究,也没能力提出改善困境的公共政策建议案。但这却是当初力争设置客家学院之初衷,这样的情势也正好说明客裔之困境与悲哀。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