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粮食产后“跑冒滴漏”少了
http://www.CRNTT.com   2024-06-12 17:03:54


 
  相关调查发现,粮食精加工在行业内普遍存在,一些粮食加工企业在加工精度上越来越高,出米率、出粉率越来越低,成为粮食损耗增加的一环。有的企业100斤稻谷仅出30多斤精米,剩下的多为碎米,只能用来做饲料。

  如何改变这一局面?不少地方正积极引导粮食适度加工,推动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技术升级,促进粮食资源综合利用。

  在广东,广州市粮食集团成立广州市粮食储备加工中心。“我们持续加大节粮技术改造升级力度,提高成品粮转化率和副产品综合利用率。”广州市粮食集团董事长朱叶茂说,在面粉生产方面,采用先进的长粉路生产工艺,提高面粉出粉率,充分提取小麦可食用部分;在大米生产方面,根据原粮特点及产品需求,对碾米、筛米、抛光、色选等工序进行优化组合,通过多机轻碾的加工方式对大米进行适度加工,提高大米出米率,并最大限度保持大米营养成分。

  在河南,当地提出“十四五”期间每年拨出3亿元财政资金支持粮油加工企业的技术提升和设备升级。截至目前,河南已累计支持粮油加工企业实施项目116个,总投资金额超过16.2亿元。郑州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唐轲认为,相关举措优化了粮油产品的供需结构并全面提升了全省粮食产业链条的完整性、紧密性、合理性。接下来还应继续提升企业粮食加工能力,引进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设备,提高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粮食加工环节,需要推广应用适度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姚磊说,开展成品粮油适度加工技术研发及成果推广,避免过度加工导致出品率过低,推进适度加工标准制定工作,控制不合理加工精度,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粮食损失和能源消耗。如,在大米加工中应用柔性碾米设备,可提高粮食出米率5—8个百分点。同时,深入挖掘米糠、麸皮、豆粕等综合利用价值,提高粮食利用效率。

  姚磊认为,粮食产后节约减损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但损失浪费问题在粮食产后各环节仍不同程度存在。应强化全链条减损意识,加强科技创新供给。“十四五”期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持续深入实施《粮食节约行动方案》,通过大力推广应用绿色储粮等技术,强化数字化监管和标准引领,全面倡导合理加工,多措并举推进粮食产后领域节粮减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