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分析|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东亚|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设为首页】【】【中评邮箱

后安倍时代日本对台政策调整研究
  后安倍时代,日本对台政策中的消极因素显着增加。菅义伟、岸田文雄两任首相不仅通过放任政要窜访台湾、加强“日台”实质性安全合作等手段持续推动台湾问题“国际化”、“日台”关系“官方化”,还不断以台湾问题为抓手拉拢欧美等国家构建“遏华”联盟。此类行径一方面导致日本“一中”政策进一步空心化,另一方面更使得中日关系及地区形势面临空前严峻考验。通过对以上新动向的分析,不难发现日本此番调整对台政策的国际体系压力,主要来自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消极表现…
尹锡悦政府外交战略转型及展望
  尹锡悦政府上台以来,其外交实现战略转型,主要表现为积极强化与美国的同盟关系,大力推进美日韩准同盟合作,对中国和俄罗斯呈现疏远态势,以及对朝鲜保持高强度施压。尹锡悦政府外交战略转型的动因既有实用主义考虑,旨在服务于实现“全球枢纽国家”目标,也与其对朝鲜半岛局势和俄乌冲突的认知密不可分,同时韩国国内舆论亦对其产生了负面影响。尽管尹锡悦政府的外交战略转型遭到了越来越多的批评,但其迄今幷没有调整其外交战略的迹象。面对中韩关系当前出现的巨大…
台湾民众党未来的可能发展
  2024选举已确立民众党为台湾第三大党地位,但未来发展充满挑战。民众党的未来发展会否“泡沫化”,要看柯文哲如何选择他的从政之路。坚守理念,为所当为,卓然力行,号召更多人走在正途,改变已遭蓝绿政客扭曲的社会价值与腐败的政治风气,应是柯文哲与民众党不致沦为泡沫的唯一正途。……
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政党交往分析
  中国共产党与日本政党的交往是中日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党交促邦交是中日关系深入发展的重要动力。中日邦交正常化后,中国共产党与日本政党开启了全面交往的历程,在经历了以党际交往促进国家间关系缓和阶段后,又进入了党际交往蓬勃发展的新阶段。50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在与日本执政党交往过程中主要通过与“友华派”保持密切往来、超越意识形态分歧、以经促政等方式深化党际交往,与日本在野党的交往则着力通过政党友好往来推动国家关系发展、藉助政党力量制衡日…
习近平“习马会”讲话引领两岸关系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会晤马英九一行的重要讲话,全面论述了中华民族与台湾海峡两岸关系之间的关系。这是习总书记历来涉台讲话中最全面、最系统、最深入地论述两岸关系与中华民族之间关系、台湾问题与民族复兴之间关系及其重要意义的篇章。四个“坚定”及其中关键词与高频词,如“中华民族”、“两岸一家”与“共同”、“两岸青年”等,是维护中华民族利益与两岸同胞福祉和推进国家统一的科学指引,对于当今与未来两岸之间交流的开展与两岸关系克难前行将产生巨大的指导与引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两岸双赢
  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遭遇严峻挑战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郑重提出了以中华民族为主题词的“四个坚定”,再次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中华民族”这一概念与一般意义上的“民族”有着明显的不同,“中华民族”更接近于多民族构成的“国族”概念。中华民族是5000年华夏文明共同体的近现代表达方式,海峡两岸都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政治情怀可以为两岸搁置争议、追求双赢提供有力支撑。海峡两岸要以彼此欣赏、彼此珍惜、彼…
习近平“习马会”讲话是对台政策重要宣示
  习近平重要讲话承续2019年1月《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重要讲话、二十大报告涉台部分的基本精神、基本脉络,是十八大以来第三个非常重要的、带有标志性的对台政策讲话,是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的又一次系统而生动的论述。讲话通篇以“中华民族”、“中华文明”、“中华文化”为主旋律,以“四个坚定”为核心论述,格局宏大、胸怀宽广、气势恢宏,同时立意深刻、言近旨远、语重心长。……
赖清德执政或让两岸关系进入高危阶段及化解之策
  赖清德上台后,一时或以“维持现状”为幌子,但绝不会因支持度低而“弃独”。从其“当选感言”的“民主抗中”基调,可见其内外政策将坚定追随美日,强调与理念相近国家发展关系;以“台湾、中国,一边一国”定位两岸关系,延续“四个坚持”与实践“四根支柱”;通过“认知战”强化两岸对抗;继续推进“去中国化”、“台湾国家化”与“台独国际化”的政策路线,两岸关系或进入“高风险期”。……
中国国民党深层危机与未来发展
  台湾2024年选举之后,在三党竞争格局下,国民党几乎很难只依靠蓝军的力量独自赢得大选,甚至只能沦为老二保卫战的惨况。国民党的未来发展,极有可能会往“去中”图腾或“去中”内涵方向接近。在台湾“本土化”变成了“去中国化”,“去中国化”又与接受美国的“再殖民化”划上了等号。一些人将“本土化”与“独立”界定为脱离原生母国的努力,同时为了能够更快地达成此一愿望,因而转而高度认同新的殖民国,转换成对美国更强烈的依附感,遂成为了目前台湾这种怪异…
中国国民党面临的时代危机与再造途径
  国民党应痛定思痛找出失败原因,并以破釜沉舟、打掉重炼的决心,尽速成立改革委员会,针对党现阶段的论述、组织发展、新媒体文宣及青年工作、“立法院”监督等面向,提出耳目一新的改革作为。唯有面对现实,务实检讨,有节奏有目标地推动改革,国民党才能结束继续在野的命运。……
台商投资对两岸经济融合影响的实证分析
  台湾对大陆直接投资总量的增加,可加快促进两岸经济融合发展进程,促进两岸经济交流更加密切。ECFA的签订使两岸的贸易品进口关税及非关税壁垒不断下降或消除,有效降低了贸易成本,为两岸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制度性环境,从而带动两岸经济合作的深化。台商直接投资所产生的产业关联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都可以显着促进两岸经济融合度的提升。……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视域下的外空新方略
  “阿耳忒弥斯计划”和《阿耳忒弥斯协定》都是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和外空战略指导下制定和实施的,是美国民用外空领域新方略的核心内容。两者相互支撑,其主要目的是在美国主导下加快开发外空资源的步伐,构建美国为首的月球和其他天体的开发联盟,巩固美国在外空领域的领导地位。在推进美国外空战略的具体方略上,拜登政府和特朗普政府一脉相承,非常重视“阿耳忒弥斯计划”和《阿耳忒弥斯协定》的推进。该计划和该协定有针对中国和其他美国认为是“战略竞争对手”国家…
区域国别学视阈下东北亚新形势与周边安全
  在美国挑起中美战略竞争和俄乌冲突背景下,东北亚地缘安全形势增添了新的变数。当前,东北亚地缘安全结构正处在重塑时期,美日韩“准亚洲版北约”已经形成,“北约亚太化”进程中重点染指东北亚,“印太经济框架”与美日韩台“芯片四方联盟”把经济问题与产业技术问题政治化、武器化、意识形态化。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里海权势力还会以冷战式的同盟或多方联盟的方式来加深染指半岛和东北亚,陆权势力与海权势力在东北亚发生对撞或许在所难免。……
试论二十一世纪国际秩序之文化基础
  新世纪的国际秩序有其不同的文化基础。目前国际间对世界各文化何者将是此新秩序的主要支柱,仍在摸索之中。为方便比较,本文将世界各大文化系统笼统地划归为中华文化与亚伯拉罕文化两大类。美国霸权衰弱殷始,文化间之竞争可说益为真实。昔日大国权势之争将被文化竞争所替代。一般论者咸知美国自豪隶属于基督文化;识者亦指出美国有“富不知足、强不能安”之痼疾。此点在它与新兴大国(中国)间之竞争,尤为明显。相反,在中华文化影响下,“知足常乐、能忍自安”与“…
借鉴粤港澳大湾区经验 加快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
  尽管内地与港澳的关系和大陆与台湾的关系差别很大,但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实践却可为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提供有益的经验与启示,具体表现为:加快推进闽台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发挥两岸规则机制“软联通”的示范作用;继续率先对台胞台企分享发展机遇;积极打造闽台教育和人才高地;合力打造政策开放服务贴心的闽台共同家园;构建示范区的顶层领导体制机制等。……
大国博弈与“半球化”时代的到来
  北约东扩,上合西进,金砖南下,非盟北上——大国博弈的加剧不仅改写着全球地缘战略版图,而且正在催生一个“半球化”时代的到来。当打着“小院高墙”烙印的技术与经济“铁幕”徐徐落下,旧冷战时代的“两个平行世界市场”或将重现,同时还将被赋予新的时代色彩——分别以中美为核心的技术-产业体系一边彼此解除耦合,一边通过技术条款、市场准入和供应链重组在“中间地带”展开激烈争夺。与此同时,高铁网络扩张、中俄强化战略协作等要素正在促成陆权的复兴;作为回…
两岸关系的现状与未来
  两岸同文同种,必须记取俄乌战争、民不聊生的教训,绝对不能开战互相毁灭,只能避战追求和平,唯有走向善意循环,才是人民之福。经贸与文化是连结两岸的两个重要纽带,唤起两岸认同中华文化是值得努力的方向。……
美国介入台湾“国际空间”问题的法律“依据”及其发展
  《台湾国际团结法案》以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为攻击靶点,试图通过曲解第2758号决议而达到“一劳永逸”地解决台湾的“国际空间”问题。《台湾国际团结法案》与有效的法案迭加之后,美国介入台湾“国际空间”问题的法律工具种类更丰富了。中国需要在国际层面加强对联大第2758号决议的解释、宣传和适用;要介入美国国会的“立法”过程,加大对美国国务院相关行为的预期;修改或制定必要的国内立法,用国内法反制美国国内法。……
台海已成中美全球反霸与称霸之争的主场域
  西方对台湾问题的干涉已从美国一家之举演变为联合干涉,形成以全联盟、半政府、军事化为特征的挺台圈子。这使台湾问题的国际化升级成了台湾问题的全球化。美国主导的联合干涉意在铺垫霸主战略策略导向,藉台湾问题实行对华战略困扰。台海成为中美反霸与称霸之争的主场域,表现在国际思想空间、国际力量态度、中国的处境、反霸权的高度、反霸权的意义上。中国须以反霸塑造有利于统一的国际环境,包括建立国际反霸统一战线、揭露美分裂中国策略、外交上打赢反“独”之战…
当前中美互动升温的背后
  2023年下半年以来,中美高层交往重启,互动升温,双边关系出现止跌企稳的迹象。事态表明,尽管美国对华竞争战略已定,但中美仍有共同利益,能够找到和平共处的方法。这背后,对年内可能举行中美元首会晤的预期是重要驱动,同时也存在其他有助于关系稳定下来的结构性因素。尽管如此,仍要接受高层互动幷不足以从实质上改善中美关系的现实。最大的不确定因素是美国国内政治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在2024年大选周期前后,中国议题仍会被炒作,谈判进程与合作进展均可…
   共463条﹐第1/24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跳转至第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