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阎连科:我不会绕道而行

http://www.CRNTT.com   2011-07-25 16:21:00  


 
  这正是阎连科写《四书》的目的:把现实中看似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结合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写进小说,并让它们在小说中读起来非常合情合理。

  一直以来,阎连科经常会有很多奇怪的念头,他会想办法把这些念头写进自己的小说里。在《受活》里,他写了一个贫困县为了脱贫想购买列宁遗体来致富的故事,在小说里,县里为了筹集买遗体的钱,还组织了一个残疾人组成的“绝术团”到处巡演。

  正因如此,从1990年代中期以来,阎连科的小说经常被冠以“荒诞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等诸多名头。但阎连科并不知道,自己当时为什么会这样写。

  就在《四书》写到三分之一的时候,阎连科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找到了写小说的某种方法。他将其命名为“神实主义”。阎连科把这个发现写成一篇长达十万字的文论《发现小说》——在创作中探求一种“不存在”的真实,看不见的真实,被真实掩盖的真实,被现实主义掩盖了的真实。

从“跃农门”开始

  最开始,阎连科连什么是现实主义也不清楚。他写作最直接的目的是为了离开农村。

  1975年,还在读高一的阎连科偶然看到张抗抗写的小说《分水岭》。小说后记提到,因为这部小说,张抗抗被出版社从东北农场调到哈尔滨去修改,小说出版后她便留在哈尔滨工作了。

  这让阎连科很震惊,原来写一部小说,就可以“跃农门”。他决定效仿。于是阎连科开始创作人生的第一部小说《山乡血火》——情节与电影《小花》类似,两三年内共写了三十万字。

  尽管小说手稿被他母亲当柴火烧了,这段经历还是让他受益。1978年他去部队参军,因为有写作的锻炼,很快脱颖而出,被部队推荐去参加写作学习班。

  从1979年8月在军区报纸发表第一个小说《天麻的故事》,到1990年代中期,阎连科发表了40多部中篇小说。

  那时,阎连科拼命地写,写能发表、能让身边人喜欢读的故事。他写的反映人生奋斗故事的“瑶沟系列”也有不少读者,但他并不懂写作的自觉是什么。

  按照他后来在《发现小说》中所分析的,他当时所贴近的现实,就是从人们所能看到的、感知到的,外在的、表面的真实。

  1990年亚运会的举办,让阎连科对现实主义有了新的看法。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