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郑永年:中国国有企业的出路在哪里?

http://www.CRNTT.com   2011-05-31 15:14:37  


 
  二是引进竞争机制。国企最大的难题就是缺失竞争机制。在1980年代,在国企之外开始产生一个非国有部门。但这个非国有部门并没有对国企构成真正意义上的竞争。到1990年代,大多数国企,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处于亏损状态。1990年代开始对中小型国企实行“放小”政策,即民营化或者中国式的私有化。民营化过程尽管出现了包括被称之为“国有资产流失”等在内的问题,但方向是对的。没有这个过程,很难想象那么庞大的国企能够走出亏损的困境。民营化大大提高促成了企业之间的竞争。更为重要的是,民营化对中国整体国民经济形态发生了结构性的影响,即达成了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之间的大体平衡。而此前,国企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这种力量的平衡也反过来促成了两个部门之间的竞争。

  三是组建大型国企集团,即“抓大”战略。“抓大”就是在关键的领域,通常是对国家具有战略意义的领域,通过组建大型国企来强化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这个方向也是对的。作为一个后发展中国家,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扮演一个比发达国家更为重要的角色,尤其在国际经济领域。因为全球化,中国企业成为国际经济的一部分,但在关键的领域毫无竞争力,国家因此意图通过组建大型国企来参与国际竞争。

  通过这些改革之后,国企已经今非昔比,在很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国企已经挣脱了改制前的亏损局面,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国企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就规模来说,国企可以和全球最大的企业媲美。实际上,国企已经是海内外各方“倾心”的对象,纷纷想和国企“攀亲”。近年来的“央企化”(即无论是民营企业还是地方国有企业都想和国企发生关联,不管是自愿的还是非自愿的)现象很能说明问题。

国企为什么遭社会抱怨

  既然取得了那么多成就,国企为什么遭社会抱怨呢?

  首先是国企开始偏离原来组建大型国企集团的目标。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国企进入非垄断领域。原来的设想是要国企在一些关乎国家战略利益的领域实行垄断,并发挥作用。但近年来尤其是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以来,国企大扩张,其触角马上伸展到非垄断领域,哪里可以赚钱,哪里就有国企。结果,国企大肆进入民营企业领域,占据了民营企业的空间,很快改变着原来国企和民营企业两个部门相对平衡的状态。同时,也因为国企都是大型的,它们空间的扩张表明中小型企业空间的缩减。如此,国企已经造成了中国经济结构的失衡。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