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李铁:中国学术投机“进军”国际市场

http://www.CRNTT.com   2010-01-12 11:26:55  


 
  是的,高山教授确实没有留下造假之类的硬伤,但是,我们要问,如果发这样的文章没有学校的奖金、不能用来评职称,高山教授们还会这么干吗?他们这么干的动力难道真的是为了给科学做一些查缺补漏的工作吗?

  如今,《晶体学报》这类国际杂志几乎成了中国人的天下,就在发表撤稿说明的这一期上,共有290篇论文,其中有134篇来自中国大陆,几乎占了一半。为什么中国学者如此热衷在这样的刊物上发论文,其中原因,不言而喻。

论文大国含金量几何

  据国家公布的数据:2007年中国发表被Ei检索的论文超过美国,雄踞世界第一;ISTP检索论文位居世界第二;SCI检索论文仅次于美国和英国,位居世界第三。到了2008年,中国SCI论文数首次突破10万篇,总数为11.67万篇,较2007年增加2万多篇,位列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从论文数量上来看,中国已经是无可争议的论文大国、科技大国,但论文质量呢?很遗憾,据统计,2008年,我国论文中只有约10%的论文被引用次数高于世界平均值,也就是说,10篇中只有1篇超过世界平均被引用次数。从1999年到2008年,来自中国的累计被引用次数超过200次的国际高影响论文只有106篇。

  而且,我们很容易看到,在论文数量排前几位的科技大国中,中国是唯一一个与诺贝尔奖无缘的国家。论文数量排在中国之后的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反而都是诺贝尔奖的常客。

  近十年来,在《科学》、《自然》等国际顶级的学术期刊上也能见到中国科学家的名字了,在次顶级的刊物上,中国科学家更是频繁露面。但为什么我们总是拿不下一个诺贝尔奖呢?

  这是一个“古老”的问题,我们很难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但香港浸会大学理学院的一位教授向笔者道出了其中一个可能的原因:很多中国的大型课题和科研成果,也存在投机取巧之嫌,你可以说这些成果是国际前沿,也能在一流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但其实际科学意义却相当有限。

  打个比方,国外科学家首次合成了牛胰岛素,这是真正划时代的大发现,中国这边马上就跟着做一些附属产品,合成牛胰岛素结晶,或者别的什么衍生产品。人家克隆羊了,咱们就跟着克隆猪、克隆狗,把相关一些分支做烂做透。由于中国的高校在这些年都流行“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资金人员都向少数大实验室倾斜,只要投入大,发扬人海战术,跟在国际热点成果后面搞出点附属产品,并非难事。虽然说这样的成果也有一定的科学意义,但影响力已经大打折扣了。再多的小舢板捆起来也不是航空母舰,论文数世界第二的中国,拿不下一个诺贝尔奖也就在情理之中。

学术行政化是罪魁祸首

  为何会有这样一群“科学家”,搞科学研究既不为探求新知,也不为专利等商业目的,更不为万古流芳,甚至不为了获得同行认可,而纯粹就为发论文而发论文。归根结底,都是激励机制使然,是学术行政化的评价机制使然。

  可以说,国外的科学家不像我们这样做,也是他们的激励机制使然。以美国为例,两百多年来,美国大学的学术一直是独立的,自己为自己负责。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由社会评价决定。大学的主事者们,只会在乎社会声誉、同行的评价、历史的评价以及市场的反应。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