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统一乃大势 障碍在何处?

http://www.CRNTT.com   2009-02-02 00:17:06  


汤绍成
 
    汤绍成: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共识

  在前面几位发言之后,实在不容易找到特殊的题材。我的想法其实很简单,有点接近蔡玮兄的想法,分为外部环境与内部因素。外部环境主要就是美国、日本、欧洲,内部因素就是政治、经济、文化,总共六个项目。

  外部环境因素,当然是以美国为主。我举几个例子,说明美国在两岸间的表现与以往有很大的差别:第一,在2008年“总统”选举前,美国派了两艘航空母舰到台湾海峡来,意义在哪里?第二,前美国在台协会的主席夏馨,来台湾以后就不见了,原本要有大动作,结果没有。

  航空母舰的意义,代表了美中双方可能在台湾问题上的共识,就是要让这次选举平稳度过,不容许再有2004年两颗子弹的事情发生。大选完之后,航空母舰没有马上走,而是等到520就职之后才走,可知他们希望整个过程都要平稳顺利。从这里可以推测,美中双方有高度共识,只是中共不方便出面,由美方出来代打。

  而夏馨来台之前,民进党就宣布将有爆炸性的讯息,但她一来之后就不见了。有人说是包道格来了,当然这也是因素之一,而我得到的讯息是,中美两方高层达到的共识是她绝对不能讲话,所以AIT给她强烈警告,禁止她在荧幕前面发言。

  从这个问题,我认为中美之间可能已经达到相当高的共识,一是平稳过度;二是蓝军赢得江山。这种互通讯息、互利合作的作法跟以前有很大的不同,双方各取所需。

  外有几个例子,一是伊朗想加入上海合作组织,大陆挡住了,这对美国来说是重要讯息;二是北韩问题,中国协助处理,美国也松了一口气。

  意思是说,台湾问题上,要扩及美、中两方在国际战略的布局。到目前为止,双方是互利协助。美国学者也认为,美中关系相当不错,虽然有些问题,但都已纳入正常轨道协商。

    中国人对国家的感受与德国不同

  内部因素大家谈了很多,我想分两点:第一点,前阵子马英九提到了“两岸的特殊关系”。特殊关系的概念是从德国来的。大家会以为是国与国,和两岸情况不一样,但里头还是有可以参考的地方:那时东、西德的定义是“非外国”,各有一套宪法,所以很难界定双方关系,想了半天,决定用负面表列,既非本国又非外国,就变成一个“特殊地区”(special area),两国的关系即为特殊国与国关系。

  1990年东西德统一了。过程当中,我们还可参考屋顶理论,意指“一个民族、两个国家”,但这个理论不适合我们用。在德国,一个民族没问题,但国家不行,因为国家对德国来说是负面因素。在德国历史上,一统一就发生战争,国家统一带给人民的是灾难,这跟中国不一样。中国统一带给我们的是尊严和福祉。

  对于德国来说,一个民族分开成两个国家反而好,大家没有疑虑了,周边国家也安心了。但中国的情况刚好相反,中国人对于国家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国家观念对我们是正面的:基于以前历史观感,国家统一才不会被欺负。所以,“一国”是绝对没问题。在此情况下,两岸要用其他的名称予以概括。

    台湾最好恢复“国统会”运作 但名称可以改一下

  前阵子马英九提到了两岸是地区对地区的关系,这是对内;对外,即在国际上,是另外一回事。这叫内外有别。两岸间用“一中原则”、“九二共识”;在国际空间上,两岸还差得很远,完全没有达成任何共识。现在巴拉圭想跟北京建交,可是北京把问题拖下来,但拖也不是办法。

  因此,两岸要加强交流,加强协商。现在北京想帮忙可能还不知道怎么帮,而台湾方面的实际专家、操作者还去不了。因应这种情况,台湾内部最好恢复“国统会”,但是名称要改一下,换汤不换药,比如说改成“两岸和平发展委员会”,这样马英九做主任委员,有了第二个头衔,对于两边高层次的交流更有帮助。

  许历农:当初李登辉筹组“国统会”时,黄昆辉跟我说,名称本来要改成“国家统一促进会”,可惜李先生不同意。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