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情怀丨干工作就要一竿子插到底
http://www.CRNTT.com   2024-02-26 11:26:58


 
  “塔山房子漏水很普遍,乡政府没打防雨棚前,也照样漏水,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在屋顶打防雨棚。”咨询过乡政府的本地工作人员后,吕晓毛瞭解到,每平方防雨棚价格200-300元,房屋漏水的也不止老人一户,解决全乡类似的房屋漏水问题,初步估计就要20多万元。面对上任后的第一个难题,吕晓毛二话没说,请老人带着自己一家一家实地查看,瞭解到板角村的实际情况后,吕晓毛不敢懈怠,带领相关部门走遍了全乡类似老房,第一时间将情况如实向上级部门进行了汇报,多方争取房屋修缮(打防雨棚)资金,终于让这起陈年上访案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吕书记很敬业,来塔山不到半年的时间,便带领乡村干部走遍了全乡所有村民小组。”时任该乡扶贫办主任吕柏荣说,吕晓毛经常与贫困群众同坐一条板櫈,聊家常、问保障、谋脱贫、促振兴,帮助群众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小问题……

  当地人提及塔山,脑海马上便能浮现出“塔山茶”,近年来,茶产业成了塔山瑶族乡的主导产业和村民增收致富的“敲门砖”。但吕晓毛在走访中发现,品质好的“明前茶”供不应求,甚至还有流动商贩哄抬价格、扰乱秩序,而不久之后采摘的“明后茶”经常滞销。如何维护茶叶收摘秩序、促进茶产业良性发展,成为摆在他面前的又一难题。

  经过多次深入茶农和茶企调研,吕晓毛探索出“茶企、茶农、村集体”三方订单式保底收购模式,所有鲜叶一律进入村集体设置的市场交易,茶农和茶企供需矛盾得到解决、利益受到保障。

  采茶有时间节点限制,乡村要振兴,老百姓要真正富起来,仅凭茶产业的发展还远远不够。来到塔山后不久,吕晓毛到敖头村走访时发现,每年6月到10月村民们都会上山摘蓼叶卖钱。虽然塔山蓼叶品质好、供不应求,但由于整体产量低,大公司不愿意与塔山签订订单,村民采来蓼叶只能低价卖给中间商贩。

  既然蓼叶不愁没有市场,那为何不扩大规模、提高附加值?有了这样的念头,吕晓毛立即召集乡村的干部开起了座谈会,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好主意层出不穷。会后以乡党委名义制定、出台了《塔山瑶族乡关于支持蓼叶产业发展的若干办法》,并通过党建引领,创新探索“党建+产业联盟”和“公司+村集体+农户”的模式,在狮园村和敖头村建立2个标准化蓼叶加工厂,在阳山、西江、松塔等村打造近2000亩蓼叶基地。在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该乡原本不起眼的蓼叶加速向千万级产业迈进,远销国内外市场。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