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构建开放型协同创新共同体
http://www.CRNTT.com   2023-09-14 09:06:59


 
  探索建立一个新机制。一是以市场主导、需求驱动、资源嫁接、城市依托为手段,瞄准产业变革,加大文化创意、商业模式创新,依托河套跨境合作区,建设一批符合国际标准的大科学合作链的研发基地、行业检测检验服务平台、面向新制造技术的中试中心,实施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引领项目库计划,培育新兴产业创业团队和载体锚地。二是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的有序合作,建立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网,培育新产业研发团队,在研究生实习基地、技术转移中试、企业参与共同研发、产业化落地等方面面向全球开放“河套湾区驿站”平台资源。三是争取在“河套湾区驿站”建立大湾区跨境跨区合作的市场要素自由流动规则。最大限度开放深港两地间人员、资本、实验室器材和信息资源在驿站范围内流通互动共享。尝试由“河套湾区驿站”作为担保和中介服务枢纽站,大湾区公共资金和配套资金,以及大湾区城市之间有合作协议的科研经费,可以自由流动,争取中央政府对“河套湾区驿站”给予集中采购,提供公共产品服务。

  精心营造一个新生态。构建跨区域跨领域跨制度的,可以集聚各种要素、 破除藩篱的协同共享空间。在“河套湾区驿站”应该更突出服务链、市场链、价值链。没有高端服务业,产业不可能变成一条龙;没有市场链,产业只能半途而废。在这里单一的个体和成果项目可以变成“专利池”或是“合作链”中的价值链。

  勇于走出一条新路径。通过顶层设计和路径探索,建立新的合作机制。首先可以将深圳与香港正在实施的重大产业创新布局对接。如将深圳“20+8”产业集群与InnoHK,深圳“专精特新”和香港新兴工业化,以及深港双方的载体平台和人才团队对接起来,将两地的三组资源在河套及深圳河沿线做硬、软、实的要素对接,搭建高端要素集聚平台、培育重大产业项目、在关键领域实施重大工程、建设特色产业集群集聚带。在新兴领域推广应用数字经济,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共享经济,鼓励地区间产业合作实现有层级、有重点、有类别、有协同的发展路径和复合多元模式。以河套新驿站的模式,打破盲区、误区的旧思维方式,建立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下的协同创新共同体新模式,形成“1+1大于N”的局部经验。在驿站可以做成果转化、可以引进有专利的国际人才,推动企业的成长。

  演绎好深圳与香港的双城故事

  文章指出,河套深港合作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极点,其目标是要成为世界级的科研枢纽,持续有力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规划》提出了三个联动的全域合作蓝图:联动香港园区,衔接香港园区的建设时序、重点领域、重大项目,推动设施互联、服务共享、创新协作,有力支撑香港北部都会区规划建设;联动深圳光明科学城,着力为科学城原始创新提供国际化科研环境和平台,实现深圳园区与深圳光明科学城、东莞松山湖科学城等粤港澳大湾区重大科创平台的轨道交通连接;联动粤港澳大湾区实现科技创新要素高效便捷流动,开展高水平合作和高效率协同,辐射带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

  《规划》非常明确地提出,在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领导下,强化法治保障、完善合作机制、加强组织实施,统筹推进深圳园区重大事项、重大政策和重大项目等。要把握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下的新一轮发展机遇,围绕“八要”做足功夫:一要紧紧抓住体制机制创新,避免城市间的盲目竞争;二要在全产业链上下游优化要素市场,通过区域协同构建强产业链;三要通过顶层设计梳理突破卡脖子的核心技术组织攻关;四要在终端应用上布局供应链创新;五要促进消费类产品创新,集聚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市场能量;六要组织大团队合作,在软件、专利、平台工具、人才和团队进行价值链的整合和组织;七要重视高端服务业的培育和导入,扎实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壮大;八要根据全市域一体化和湾区通的大视野,将深港双城合作布局点线面结合,推荐优质资源参与香港新田科技城的建设,培育高端产业平台和团队在香港科技园孵化,在宝安-前海片区规划深港新兴产业园,在罗湖盐田大鹏一线拓展口岸经济带、国际商贸旅游、海洋经济圈和社会服务新体系,将双城三圈的蓝图落实在两地的项目结合中,共同建设一个更宜居、更开放、更有活力、更团结的双子城。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