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从“双区”战略高度建设国家科学中心
http://www.CRNTT.com   2021-04-01 09:08:18


 
  力求重点领域有新突破

  文章指出,新技术是创新的重点,也是建设科学中心的关键。《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信息、生命、制造、能源、空间、海洋等的原创突破为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提供了更多创新源泉,学科之间、科学和技术之间、技术之间、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日益呈现交叉融合趋势,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

  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深圳的支柱产业,人工智能、机器人、无人机、可穿戴设备等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但是,深圳也需要解决一些“短板”和“卡脖子”问题。深圳是全国工业机器人研发、生产和消费中心,拥有大规模机器人企业集群和国内最为完整的机器人产业链。但是,机器人产业链的上游,如新型传感、先进控制等核心技术主要在国外。芯片是现代信息产业的核心,中国是芯片进口大国,芯片的设计、制造和封装等三大领域的核心技术也主要在国外。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只能靠自己的努力。

  要通过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对深圳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出了具体要求。新发展格局反映了辩证发展过程,过度依赖国际市场会带来比较严重的后果。因为国际市场毕竟不像国内市场那样稳定,政局、战争、疫情、灾难等,以及不确定的关税壁垒、歧视性政策等,都可能对外向型经济造成较大影响。这次新冠疫情发生后,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是全方位的。特别是有些企业“两头在外”,即产业链条的上游和核心技术在国外、产品销售主要在国外,受到的冲击更为严重。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深化对内经济联系,要率先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基础研究这个短板问题,长期困扰产业和企业,需要重点解决。深圳在基础研究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契机,加快布局创新要素,以光明科学城为核心承载区,形成全市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基础研究体系。办好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引进世界名校创办研究院,引进院士、诺贝尔获奖者创办实验室,建设国家实验室等高水平基础研究平台。加大应用基础研究,以重大科技项目为目标,将应用基础研究与产业化、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效衔接,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为商品,更好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条例》提出加快建设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平台,开展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预先研究,集中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建设一批跨领域、跨学科的前沿交叉研究平台,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形成交叉融合、紧密协作、相互支撑的创新内核,强化原始创新能力,发挥其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的关键作用。明确将加大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市政府投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资金不低于市级科技研发资金的30%。目前全国平均仅为6%,而发达国家高达15-25%,深圳的力度空前,将强化原创导向,夯实产业基础。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多年来,已经成为国内制造业强市,未来的制造业将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制造业将越来越有“灵魂”。加强创新力度、加快科学中心的建设,有利于制造业向更高层次发展,从深圳制造走向深圳智造。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