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理大中华文化节” 展染缬非遗技艺
http://www.CRNTT.com   2024-06-01 09:24:32


图:非物质文化遗产“染缬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管兰生及其作品《黄河》。
  中评社北京6月1日电/据大公报报导,香港理工大学自今年3月启动“理大中华文化节”以来,举办了一系列中国传统文化技艺进校园活动。即日起至6月12日,由香港理工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和兰州交通大学协办的“青出于蓝─丝绸之路染缬走进香港作品展”在香港理工大学举行,以中国传统丝绸印花技术为主题,再次在校园绽放传统艺术之光。

  中国古代织品纺染技术被称为“染缬”,“染缬”匠人就地取材,如从石榴壳、莲蓬、红花等提取染料,制作工序分为染色、制缬、凝色、炼色、拆缬、呈缬,过程历经提取颜色、染缬制作、染色、拆除扎染上的浮线,再呈现花纹,最终凝滞成了一幅画。“染缬”通过古丝绸之路交流融合,尤其在汉唐时期被广泛传播,现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共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既传统又现代

  “理大中华文化节”筹委会成员兼人文学院院长李平在展览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理大非常重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期望‘理大中华文化节’能加深年轻一代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增强其国家和文化认同感。展览的名称‘青出于蓝’源于染料──从蓝草中提炼出来的靛青色比蓝色更深,比喻通过努力学习,年轻一代可以超越前人,亦对应活动主题‘染缬’。”

  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张旗指出,这次展出的作品,大多是染缬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管兰生数十年的艺术积累,作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创新,呈现出既传统又现代的艺术风貌,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

  北京联合大学教授、非物质文化遗产“染缬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管兰生跟随母亲学习“染缬”,并组建丝路染缬艺术博物馆,担任馆长。在他眼中,“染缬技艺”在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代代相传,过去多集中在民间小作坊,如今能够走进大学校园,并受到年轻人的喜欢,也有愈来愈多的毕业生视其为终生职业。这都要得益于丝绸之路,也归功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展现祖国河山

  是次展出“染缬”作品都比较大尺幅,既有西北的苍凉,也有江南的烟雨人家。其中的《黄河》呈现黄河水的奔流不息、蜿蜒分布在黄土高坡,很有九曲黄河之气势。

  绘画有写生创作,管兰生在“染缬”时,也有不少行走在西北苍凉大地上的经历,譬如他行走在昆仑山,见到一队驼队,感叹眼前所见风雪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之美,遂创作作品《行走昆仑月》。

  展览导赏过程中,管兰生常出口成诗,言谈间将“染缬”与诗歌意境紧扣在一起,又如他创作的作品《秦时明月》,就是亲身行走在今天的汉时关隘而作,借作品诠释古人的“左牵黄,右擎苍”之千里奔赴战场的紧迫。他表示:“这件作品描绘的是我一个人在山洞中的真实场景。30年前一个夜晚时分,我独坐山洞,升起一堆篝火,耳边传来的是狼的叫声和风滚草呼啦啦的声音,我的内心反而很平静,感受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秦时明月。”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