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论坛
2019年4月号,总第256期

粤港澳大湾区的前景与挑战
  王春新:创新是粤港澳大湾区灵魂和主旋律

  今天我们围绕“粤港澳大湾区的前景与挑战”这一议题展开讨论,我先谈谈我的三点看法。一是大湾区合作的主旋律是什么?有人说是开放。现在搞了这么多自贸区,更多讲金融怎么开放,当然这一块很重要,但我觉得开放的相对优势已经没有四十年前那么明显了。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改革。大湾区的经济体制是很好的,但一方面很多市场化做得不够,需要加强,另一方面有些是过度市场化,也需要反向改革。

  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创新。创新是灵魂,是主旋律。马化腾说过一句话,创新科技和创新金融的深度融合是非常重要的。未来大湾区的发展,乃至我们国家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创新。韩正副总理在广州讲大湾区的战略定位,第一个是“充满活力的世界城市群”,第二个就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但是这两条怎么结合?特别是香港,怎么和大湾区的广东城市进行协作?“河套地区”的概念我觉得很好,现在关键是“河套地区”是不是由香港主导?如果是由香港主导的话,可能还是传统思维,能不能那么快搞起来?会不会变成香港科学园的扩大版?香港科学园已经搞了快二十年了,要是在内地,早就有好多独角兽、斑马兽出来了,可是现在一个都没有。怎么真正把香港的科研优势和大湾区的产业化优势结合在一起,这是我们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举个例子,2001年香港大学率先发明了戊肝疫苗,后来没办法产业化。因为香港的医疗制度很不错,在法律方面非常严谨,但却让医疗机构不敢在香港做临床测试。后来厦门大学做出来了,他们在内地做了三次临床测试,收集了十万个案例。很多人问,为什么三藩市有硅谷?就是因为三藩市没那么多规矩。所以,创新和规矩怎么结合,也就是香港的规矩和内地的创新怎么结合,是很重要的事情。

  除此之外,我觉得创新金融挺有空间,当然这是一个生态链,但政府要推动,这次上海就做了一个创新板。深圳在大湾区当中,创新金融是做得最好的。我们香港做得不够。有很多朋友到香港来做高科技融资,但融不到,因为要三年报表。创新金融想做下去,背后没有科技的支撑是很难的,包括基金都很难做。因为你不懂这个行业的科技是不是最先进水准,不敢投。在内地,创新金融做出成绩的,往往都是有科技创新背景的人。举个例子,清华大学有几个投资机构,很多人都是从科技行业出来的,再做基金,做得就比较好。

  大湾区要素的流动,也是亟待解决的大问题。一国两制,三个海关,目前从货物流动来看,问题已经基本解决,问题就是如何流动更快。但是资金流动和人才流动的问题很难解。资金流动难度可能在内地,人才流动难度可能在香港。资金流动这一块,我在想,香港是不是可以先行?我们先进去,单线先行。还可以抓住一些特殊通道,比如创新金融、民生金融。现在香港企业在内地开户,是开不了的。但是有一些情况正在改变,比如香港人想到内地注册公司,已经可以开始了。一些门槛需要慢慢改变。

  “优质生活圈”到底要做什么?如果做出来与普通人的生活没有什么关系,那他们就不会欢迎了。香港住房紧张,能不能利用大湾区的土地优势,打开一个局面?明日大屿计画很不错,但是和大湾区、珠三角的城市没什么关系,而且耗时较长、成本较高。能不能在大屿山以南的桂山岛填海60-100平方公里,给香港人解决住的问题?那里坐船过来很快。还可以在那里建造东方大港,包括香港和深圳的港口,也可以迁过去,这样土地就腾出来了。还有创客中心,也可以搬过去,很多年轻人就会过去。这样那里会成为珠三角的明珠。总的来说,我觉得大湾区建设需要有一个大的、振奋人心的抓手。另外,现在香港的医疗和大湾区的医疗完全不一样,这个如果不打通,优质生活圈就少了一大块。香港的医疗以公益为主,内地的医疗则以赚钱主导,药品品质差异很大,内地需要向香港多多学习。……
(全文请参阅中国评论新闻网: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