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张宝蓉:未来两岸青年交流该如何发展?

http://www.CRNTT.com   2016-09-14 00:11:12  


 
  文化上,张宝蓉说,今天的“新台湾人”已经杂揉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中方文化和西方文化、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国家文化”和个人文化等复杂关系之中,台湾文化主体的中华文化逐渐被淡化,而其他文化如西方文化、日本文化、美国文化、澳洲文化、原住民文化等深刻影响着台湾青年生活的方方面面。地理上,强调“台湾人”这一身份认同的在地化,即“这是一群生活在台湾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与中国大陆只是有着密切关联的“邻国”关系。

  张宝蓉表示,当前台湾青年的“台湾人”身份认同中所蕴含的民族和种族概念逐渐消解,进而被“族群”所取代,在这样的文化身份建构下,原住民逐渐成为台湾族群文化的重要标识,并成为台湾的重要资产。

  张宝蓉还认为,台湾青年已经开始实现从“国家本位”到“个体本位”的价值让渡。

  她表示,当代台湾青年主体性日趋彰显。“国家至上”、“领袖崇拜”、“政府意志”等价值倾向在当代台湾青年心中不复存在,“政府”充其量只是公共政策和公权力的代理人。思想意识形态上不再轻易地受到“台独”理论等民粹主义思想的左右,亦对所谓“统合”思想不置可否。

  在“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指引下,台湾社会及学校教育领域处处体现“以人的主体存在、需要满足和发展”为中心。张宝蓉说,在这种价值取向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把形塑自我,追求个性,强调个人的自主自立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张宝蓉认为,当台湾青年们对台湾社会发展现状感到不满、无奈和悲观,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忧心和茫然的时候,倾向于通过发起或参与“反当局”的集体行为或抗议事件,譬如“太阳花学运”、“反课纲”等,以全面展现出他们的思想和意志,并进而确定自己在社会上所扮演的角色。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