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客观认识和对待TPP

http://www.CRNTT.com   2014-06-09 08:35:28  


 
  二是悲观论。有学者认为,TPP代表了亚太地区最高标准、最具规范、最受欢迎的发展潮流和趋势。东亚区域合作格局将被TPP打破,变得没有意义和价值,TPP将成为亚太一体化的主流模式。2012年5月中韩自贸区谈判启动,11月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启动和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谈判启动彻底证明该论点严重偏离了实际。

  三是等待论。面对TPP的高标准和无例外,有人认为中国只能被动等待,直到未来达到标准和条件成熟时再考虑加入TPP谈判进程。这种消极等待,不利于推进东亚和亚太区域一体化进程。正确做法是在充分保证国家利益的前提下,逐步推进改革开放进程,在困难领域逐步走向规范和标准,推动发展迈向高水平。

  四是搅局论。有学者说,既然美国用TPP来规制中国,中国应反其道而行之,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让TPP谈判无法成功,实施搅局策略。这种破坏性手段在现实中不可能实施:一是因为中国目前无法加入TPP谈判,不能直接影响谈判进程;二是因为部分东亚国家承认和接受TPP,即意味着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发展的潮流。

  五是抗衡论。从2011年TPP影响力开始大增,在阴谋论(规制论)指引下,不少学者热衷于讨论如何对抗TPP,有学者说中日韩自贸区有利于抗衡TPP,也有人要把RCEP作为抗衡TPP的工具。考虑到很多RCEP成员国也是TPP成员国,这种观点其实是一厢情愿。事实上,中日韩自贸区、RCEP和TPP只是不同轨道和不同标准,属于相辅相成的共生关系,而非你死我活的斗争关系。

  六是主导论。在每一个多边自由贸易协定中,大国通常被冠为主导国家,如美国想主导TPP,中国想主导10+3,日本想主导10+6。正是由于主导论盛行,东亚国家对10+3心存疑虑,对中国充满猜疑。相比欧洲国家,亚洲国家也更加在意谁主导谈判进程。未来亚太多边自由贸易协定建设应淡化主导权之争,强调不同规模经济体的平等谈判与合作对话,减少不必要的口水仗。

  总体而言,上述六种论点,均不客观、不现实。考虑到中国周边许多国家都是TPP的谈判成员,中国不应把自己放在TPP的对立面。中国官方对TPP的态度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2013年5月中国外交部宣布,TPP、10+3和10+6都是亚太区域一体化的可能路径;中国商务部发言人指出,中国将积极研究TPP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研究加入TPP的可能性;2014年中国总理李克强公开表态,中国对TPP乐见其成。

  文章表示,中国距离TPP还有多远?客观而言,距离很大。TPP单设了苛刻的原产地规则,在服务贸易领域,TPP设立了超越WTO的高标准规则;在承诺方式上,TPP要求开放全面服务领域,并实施否定列表管理;在投资规则、标准与认证、环境保护、知识产权、劳工标准、政府采购等边境后问题上对中国的现实管理体制和机制构成了严峻挑战。每一个边境后领域的改革与开放,对中国而言都是艰巨任务,需要新的改革试验、新的制度设计,甚至法律修定。因此,短期内中国不具备加入TPP谈判的条件。或许未来中国通过RCEP轨道与TPP轨道寻求融合是较为可行的方式,这将使中国寻求到合适时机进行改革与调整。透明的对话机制对中国、美国和其他TPP成员共同推进未来亚太一体化战略十分重要。TPP谈判成员国应该考虑更加透明的自贸区谈判信息交流机制。2014年青岛APEC贸易部长会议上,首次举行了区域贸易协定信息共享研讨会,这是一个良好开端。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