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港式医院是医疗改革的体制外鲇鱼

http://www.CRNTT.com   2012-08-20 11:54:17  


 
决定“港式医院”命运的恐怕仍然是政府

  2012年08月20日00:10 来源:红网 作者:贱言献车 

  7月,由深圳市政府投资35亿元兴建、深港双方共同组建团队管理的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正式试业。据悉,所有到港大深圳医院的患者均需提前预约,医院不接受任何非预约病人。此外,医院实行全员聘用合同制,医生最高年薪可达百万元,收红包即开除。(8月19日《人民日报》)

  从新闻来看,深圳的“港式医院”,除“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与非营利分开”的宏观新意之外,在微观运营上,也有很多与内地医院不一样的地方,似乎值得学习借鉴。从目前试业的情况看,医院内秩序井然,好评较多,但这是不是意味着“港式医院”在内地不会遭遇“水土不服”的问题呢?除了时间更够给出答案,政府推动卫生医疗事业改革的综合进程,恐怕也非常重要。

  “港式医院”的创新之一:门诊量固定,每天300人次,除急诊外,均需提前预约。一家医院可以根据自己的接纳能力,确定相对固定的门诊量,但整个社会医疗机构的门诊量,得以政府较为准确的需求数据为依据,如果供需矛盾不能解决,病人会不会都想着去挤急诊的“绿色通道”呢?门诊量固定之后,如果没有实名挂号的辅助,没有社会诚信档案的机制,会不会被“号贩子”利用呢?或者遭到“号贩子”的恶意预约呢?

  “港式医院”的创新之二:全科门诊“打包”收费,每次130元,包含挂号费、诊金、不超过7天的药物及常规标准检验检查和卫生耗材的费用。姑且不论这种“打包”收费制度的合理性会不会遭到质疑,但其基础数据是参照深圳市3家三甲医院的门诊基础数据模拟测算出来的,而在“看病难、看病贵”的背景下,基础数据本身是否合理,是值得琢磨的。尽管“港式医院”已说明“将根据试行期1年实施效果进行评估调整”,但如果没有公开透明的评估机制,恐怕仍难逃质疑之声。

  “港式医院”的创新之三:为全部医生购买了“职业责任险”,将医疗事故责任交予第三方处理。我国近年来的“医闹”问题,本身并不缺乏第三方处理的机制,但之所以仍频频发生,则在于第三方处理的公平性与说服力,如果患者还不能适应“港式医院”的第三方处理机制,如果不能确保第三方处理的公平、公正,如果没有对法律的敬畏之心,在发生医患纠纷之后,“医闹”不上医院,恐怕高兴得还有点早。

  “港式医院”的创新之四:实行全员聘用合同制,最高年薪可达百万。以能力和劳动付出决定薪酬回报,本身没有问题,但深圳“港式医院”的投资主体,仍然是政府,公益性是首位的。高达百万的年薪,究竟由谁来支付呢?是从看病所得中获得,还是完全由政府埋单?由患者埋单,患者必然要扩大支出,能否接受呢?由政府埋单,如果没有配套的合理机制,纳税人会不会转过来质疑政府呢?

  “港式医院”的创新之五:严格职业道德,一旦“收红包”即开除处理。看似严格,之前内地其他医院也曾经有过尝试,但效果并不佳。一些医生之所以不怕开除,主要是因为依仗自己的医疗技术水平,“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也就是说,治理医生“收红包”的问题,仅靠“港式医院”的孤独开除处理还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大全社会范围内的处罚力度,如果一旦“收红包”,就吊销其医生职业资格,终身不得从医,并纳入“贪污治罪”,效果会不会更好一些呢?

  “港式医院”是一个新鲜事物,在现有的医疗体系中,无疑也会充当“鲢鱼”的角色,有人会去学习、模仿,比如先全科,再专科,引入“家庭医生”理念,但也会有利益既得者去创造障碍。“港式医院”能否避免“水土不服”,恐怕不是“港式医院”本身能够完全决定的。实际上,“港式医院”的产生,本身就是政府主导的结果,深圳市政府投资了35亿元。政府的发言权与“港式医院”的理念,在实施中的契合程度与平衡程度,也非常重要。

  “港式医院”代表着一种新的探索,公众自然希望它走向成功并真正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顽疾,但“港式医院”可能会遭到的一些“水土不服”问题,实际上也是目前医疗体制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政府能否转变理念,能否作出系统的配套和服务,不仅关系着“港式医院”的成败,也关系着医疗体制改革的走向。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