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世行报告是美国投给中国的毒药?

http://www.CRNTT.com   2012-02-29 10:02:12  


世行行长佐利克在记者会上回答提问。本报记者范继文摄
  
世界银行开的是一剂毒药吗? 
 
  “全盘私有化”是对世行报告的严重误读

  在杜建国散发的《世界银行,带上你的毒药滚回美国去》这篇文章中,提到的一个核心观点是:世界银行这次向中国贩卖的是在拉美等国已经被证明失败的、全盘私有化的陈词滥调,是毒药,目的是“破坏中国的经济,是企图假借深化改革的名义让少数中国人和华尔街来掠夺中国人民”。杜建国称,世行的一位经济学家奥古斯托.德拉托雷已经承认了拉美私有化政策的全盘失败。

  但杜建国的说法完全是对事实的歪曲和误读。德拉托雷确实曾宣称,拉美国家在上世纪90年代进行的私有化进程过于激进,因为“当时的主流思想认为私营部门应该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代替国家的作用,但事实证明私营企业无法完全替代国家在经济领域的作用,尤其是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领域”。

  然而,德拉托雷当时还接着说,激进的私有化进程是上世纪90年代在拉美出现的普遍现象,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而目前“世界银行和其他机构的经济学家都普遍不认同这样的做法”。

  事实上,在世行对中国的这份报告中,并没有强调以私有化为目的,相反,报告中给的各种建议,落脚点都是提升经济活动的效率。
 
  “国企运转得很好”是一种荒谬的假象

  杜建国称,“中国的国有企业现在运转得很好,而且主要靠的是自身的努力和竞争优势,而不是政府的优惠和垄断地位,同时,中国国有企业员工的待遇也要稍好于私有企业。因此,没有理由将国有企业私有化。”

  显然,这番话违背常识,用着天价吊灯、喝着茅台炼出的油为何有竞争优势、是不是利用了政策优惠和垄断地位,谁都明白怎么回事。不过,在很多人眼里,也确实存在这么一种疑问:自上世纪90年代末国企经历了阵痛式改革后,经历多年的发展,确实已经甩掉了当初负债累累、效益极低的印象,虽然存在种种问题,国企现在似乎确实做大做强了,继续改革的动力何在呢?

  事实上,国企已经“做大做强”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假象。对此,经济学家王健最近曾做了一个非常直观的解读。王健发现,从2005年“非公36条”实施开始,到2007年,国企迅速退出低利润行业,在平均利润率5%以下的行业中,国企的产出从80%左右降到不足10%;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企仍然牢牢控制着高利润行业:在利润率高于10%的行业如烟草、石化等领域,国企产出仍然占总产出的85%。这说明,国企只是在利润低的行业都撤退了,而在高利润行业,靠着垄断地位大发其财——国企利润最高的两家企业利润顶得上民企前500家的总利润。而且,这种做法在总量上还能够维持着“国退民进”的假象。

  而最糟糕的地方在于,这么多利润,但国企利润上交率不足15%,这完全违背了办国企的初衷。现在的国企还不像原来那样需要承担一揽子的企业责任。这种现状导致社会出现严重的不公正。

  所以,国企必须进一步改革,世行报告给出的方案是:政府应缩减大型国企规模,让他们的运营更像商业公司。建议由资产管理公司监管国企,保证这些国企按商业规则、而不是政治目的经营,同时让私营公司更容易参与竞争。

  至少从方向上看,这都是很好的建议。
 
  提升私营企业的活力对中国未来极为重要

  杜建国还称,报告要求国有银行进行私有化,这并不会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与创新,而是会导致投机和诈骗。他认为,美国的银行就是以私有化为主,所以导致了金融危机。

  显然,杜建国混淆了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区别。不过,即便不谈这点,杜建国对世行报告的解读也是错误的。报告并没有要求国有银行进行彻底私有化,它提出的金融改革建议是推进银行系统的商业化,逐步取消利率管制,深化资本市场。简而言之,就是提升国有商业银行的效率,更加市场化,让国有银行向民企开放,向需要资金的中小企业、创业者提供更多的贷款。这正是近年在金融改革领域最热门的话题。世行报告的建议显然是值得决策者参考的。

  提升银行的效率、更加市场化,对于提升私营企业的活力是极其重要的。如果在垄断领域放开壁垒,私营企业活力又能提升的话,那当然会形成良好的竞争,国企也会进一步提高效率、减少腐败,这对中国的未来极为重要。杜建国把世行的建议形容为“刻意挑拨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之间的矛盾”,显然是不正确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