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日本“核去核从”

http://www.CRNTT.com   2011-08-08 10:08:17  


 
  作为一个大方向,核电将本着“减法原则”在未来一段时期内逐渐削减,同时提高风能、太阳能等自然清洁新能源的份额,直至将核电控制在必要的最小限度内,乃至最终消亡,虽然已不存在太多的争议,却有待政策的细化。至于说废核最终能否成为日本国家战略的选择,可望在多长的时间内实现,在现实操作层面尚存在诸多阻力,有些问题不大,可有的问题却牵涉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机制,被认为是尾大不掉。 

  一是能源缺口如何填补的问题。这曾是反废核派的最有力立论,却被证明是一个伪问题:震后,全国54座核反应堆中,35座已然停堆,到8月还有5座要检修停堆,而巨大的电力缺口在今年夏天“猛暑”中,并未造成太大问题。人们发现,电力总量虽然减少了1/4,但减少的部分原本就是“多余”的。当然,如短期内核电进一步削减的话,也许会对国民生活带来一定影响,但这就要看代替能源问题如何解决了。 

  二是自然新能源产业的孕育和成长问题。核电的削减有赖于风能、太阳能等自然新能源的成长,而由于长期产业政策等原因,目前这一块所能提供的电力仅占区区1%,这当然是远远不够的。此前由于国家能源战略向核电过度倾斜(所谓“原子力行政”),对新能源的投入不够,以至于未能成为支柱产业。但随着能源战略和产业政策的调整,以日本的研发和制造能力,该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未必需要太长的时间。

  第三个问题是重要的,真真是日本的难言之隐,故至今未见端上台面:过剩的核电制造能力的消化问题。随着半个多世纪的持续开发,日本核电技术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国际核电企业以日系为中心,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即日立—美国通用、东芝—美国西屋、三菱—法国阿海珐。大约从五六年前开始,无论哪国制造商中标,日企的份额都是被确保的,国际核电市场的“东洋势力”已成为最重要的存在。而日本自己便在这个市场中处于仅次于美法的第三位,其内需本身便是维系其制造能力的关键之所在。倘若这块蛋糕逐渐“缩水”以致消失的话,几家日系跨国公司的强大到过剩程度的研发、制造能力将如何消化、转型,对日本来说是最头痛的问题。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