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薛涌:中国政治改革中知识界的缺位

http://www.CRNTT.com   2010-11-02 08:55:44  


 
自由派经济学家要负主要责任

  这里需要负主要责任的,恐怕是自由派经济学家,或者国内网民们所谓的“主流经济学家”。因为中国经济改革先行于政治改革的现实,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中说话空间最大、也最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目标的,就是市场派的经济学家。他们在现实中的成功,改变了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集体图景。他们中许多人,从挑战现有体制的异类,转变为现有体制的一部分,谋得一官半职,地位、待遇优越,渐渐丧失了当初那种体制外的批判精神,甚至成为现有体制的歌颂者。也怪不得公众经常把他们视为既得利益集团的一部分。

  当然,利益如何影响了这些人的观点和立场,在现有条件下是很难进行实证性研究的,我们只能凭借常识和贯彻进行猜测。比如,以声称“领导干部是改革开放中最大的利益受害者,应该得到补偿”而闻名的张维迎教授,曾经是大学改革的风云人物。他市场派的立场是始终如一的。这一立场我在理论上也基本赞同。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如果把他的市场逻辑推到底,那么大学改革就应该从实行“教育券”开始:国家把高等教育经费以“教育券”的形式送到通过高考分数线的考生手中,让各大学在市场上争夺这些考生,谁能提供更物美价廉的教育服务,谁就可以把考生手里的“教育券”竞争过来,兑换成教育经费。这样,学生就成了教育的主体、服务的对象,大学就不可能像现在这样抛开学生的利益大兴土木、寻求行政上的升级。但是,因为张维迎在北大担任要职,他一方面推行高等教育的改革,一方面对这种市场模式选择了沉默。不仅仅是他,绝大部分有在经济界教育界有影响的自由派人士,在这一问题甚至不愿意进行理论上的讨论。可见,进入现有体制本身,即使在非政治领域,也限制了他们的改革思想的发展,更不用说去启蒙公众以打破他们处于其中的现有体制了。

  但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市场经济理论本身,几乎取消了政治改革之必要,或者把政治改革仅仅限制在政府改革的领域内。市场经济,仅仅是自由主义思想的一部分,并非全部。当外在舆论环境限制了自由主义理念在其他方面的推展时,自由主义的知识动力就集中运用于市场经济的讨论中。这种现实,按说更要求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们意识到自己所鼓吹的市场的局限。但是,他们却利用自由主义在其他面向难以推进的机会,把市场经济理论演化成独大的“市场原教旨主义”,仿佛市场能解决一切问题。

  为他们辩护的人指出,“市场原教旨主义”乃子虚乌有,市场派从来没有认为市场能解决一切问题,没有一个市场派经济学家是无政府主义者。但是,近年来从拆迁、讨薪、富士康等一系列触动公众的事件中,这些经济学家从来没有出来对普通老百姓在这种恶性“市场经济”中所受的折磨表示过同情,也没有对如何遏制这样残酷的现实进行任何讨论。相反,他们把公众正当的反应斥为“非理性”,甚至鼓吹贫富分化是经济发展的自然结果,认为不肯接受东莞600块钱月薪的工人失业是活该,甚至不算失业等等。仿佛市场逻辑就是唯一的逻辑。面对这一知识群体多年一贯的立场,你很难不承认他们不是“市场原教旨主义”者。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