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日关系下一步

http://www.CRNTT.com   2010-09-28 09:32:45  


 
  在中日甲午战争一触即发之际,李鸿章乞求英国斡旋,英国虚与委蛇,同时向日本要求其保证尊重英国在长江流域的利益,得到保证之后便退出调停。清军在平壤、黄海两战失利之后,英国社会舆论几乎一面倒地同情和赞扬日本。

  在日俄战争前的1904年1月,美国就向日本政府表示,如果日本对俄国作战,美国将对日本采取“善意”的态度。同时,应邀访日的美国陆军部长塔夫脱在东京再次向日本政府重申美国支持日本的立场。日俄战争一爆发,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就向德国和法国政府表示,如果再出现类似1895年那样的俄德法三国联合对付日本(即三国干涉还辽)的情况,“我当即站在日本方面,而且为了帮助它将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英国是日本的盟国,对日本的支持更为积极,除了从政治上声援日本之外,还对土耳其施加压力,迫使土耳其拒绝俄国黑海舰队通过博斯普鲁斯和达达尼尔海峡驶向东方。在战争期间,英美两国又源源不断向日本运送大量煤炭、石油等战略物资;日本消耗的大约10亿美元战费中,约有一半来自英美两国财团提供的财政援助。

  英美两国这样做,用心在于挑动东亚区域各国相互斗争,自己好扶弱抑强,分而治之。日本因国土狭窄、资源贫乏而先天不足,中、俄则具有国土广大、人口众多的先天优势,前者受扶植而兴起之后因先天不足仍难以摆脱自己手掌心,后者一旦兴起将因其先天优势而无法挟持,因此,扶植前者以制衡、削弱后者最为可取,这就是从大英帝国到美利坚合众国的谋臣策士们的谋略所在。我们不能贸然跳进他们的圈套。孙子云:上兵伐谋,与其陷入别人设计的泥淖之后苦苦挣扎摆脱,不如先行一步打破潜在困局。我们不可忘记历史,我们更要面向未来。

  当然,无论我们怀有多少善意,仅有我们单方面的意愿都无法实现我们所期望的最优结果,还需要日本政府和公众尽快走出撞船事件的“挫败感”,回到正确认识历史、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不断深化中日友好关系的轨道上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