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自欺欺人的石油安全

http://www.CRNTT.com   2010-09-28 09:20:07  


 
  共享比排他性占领更有效,美国鼓励沙特对中国出口石油

  也许,在美国的能源安全观里,真的没有其他因素比不稳定的国际原油市场更可怕。自从石油成为战略资源,几乎所有大国都无法完全实现自给自足,自2007年起,发展中国家石油消耗量增长了10%(如中国对石油需求就在过去10年内翻了一番),需求越是旺盛。

  美国人认为,只要全球能源供给稳定不受扰乱,美国就总能花钱(以市场价格)买到石油,他们甚至“不介意”打开门与别国共享资源。2009年,中国原油进口猛增14%,其中来自沙特的进口增长尤其迅速,一度达到创纪录的120万桶/天。政治风险顾问公司欧亚集团的石油分析师格普里迪分析指出,现在美国实际上在“鼓励沙特向中国出口更多石油”,以减少中国对伊朗石油的依赖。排他性地获取海外石油看上去更能获得优势,但往往需有足够的战略影响力作支撑。但通过共享的战略获得资源区控制国和开采国的信任,却是更现实的选择。

  ※保障战略资源如何变成伪命题

  中国全球疯狂揽油回报率低,行为“近乎幼稚”

  自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之后,中国对原油的渴求几乎超过了任何主要石油消费国。《金融时报》评论称,若按对控制石油的渴望程度量化排序,“中国无疑会拔得头筹”,但中国“攫取能源的举动似乎有些幼稚”。创纪录的“圈地”,既让中国调整自身地缘政治战略变得愈发紧迫,往往回报率还远不如预期。

  自拿下苏丹、安哥拉、赤道几内亚等非洲国家的石油开发主导权后,来自非洲的石油占中国全部进口的比率逐从2003年的24%升至2008年的30%,苏丹项目更是中石油在非洲效益最佳的项目。2009年,中石油作为首家外国公司进驻伊拉克,投资储量多达10亿桶的阿赫代布油田项目。但非洲和中东的项目似乎依然难以满足中国的胃口,中国甚至绕过半个地球到委内瑞拉的油区投资,该地区因回报率过低而被众多跨国公司所回避。

  “三桶油”打安全旗号四出挖油,实质为上游收益

  中国的全球揽油计划不仅不一定划算,几大央企为保证国家能源安全一说也很值得质疑。受石油开采协议的限制,石油巨头在国外采到的原油本来就不可能全数运回国,(据2009年统计)大约只有一半的原油归可自由支配,而当中不少又在资源国当地销售掉,或按“就近原则”换成成品油。至今,90天的石油净进口量还只是中国的“储备目标”。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