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马六甲困境”与中国的应对

http://www.CRNTT.com   2010-08-13 12:04:11  


  中评社北京8月13日讯/一定意义上,“马六甲困境”已经成了中国能源不安全的代名词。遗憾的是,不少专家学者在这个问题上存在许多模糊乃至错误的认知。依据最近的专题研究体会,这里尝试分析相关的若干重要问题,以推进中国人对“困境”问题的认识。这里探讨的问题包括:“马六甲困境”的确切内涵是什么?学者们提出的化解马六甲困境的措施是否有效?以及中国下一步应该如何应对?

马六甲困境的确切内涵

  研究发现,学者们在提到马六甲困境时,主要是指三种状况:运能饱和说(运输能力已处于饱和状态,浅窄的航道限制了通行船只的吨位),和平时期危险因素说(海盗、恐怖主义与意外事故可能会导致马六甲海峡断航,给高度依赖这一通道的中国带来巨大损失),非和平时期的海峡封锁说(非和平时期,中国的对手会封锁这一海上交通瓶颈以打击中国)。

  “运能饱和说”是不了解情况者的说法。港口受泊位、装卸设备等限制,会出现无法接待更多船只的饱和状态,而马六甲海峡是一个免费的国际通道,只会出现过往船只通行时间延长的情况,而不会出现无法通行更多船只的“饱和状态”。那么,如果把通行时间明显延长理解为“饱和状态”呢?新加坡海事与港口管理局(MPA)委托一家机构进行的专项研究显示,2007年停靠与经过马六甲海峡的船只为9.1万艘,在此基础上运量增加3倍,船只通行时间依然保持在现有的20个小时以下(指从巴生港到皮艾角这一狭窄航段);即使运量增加5倍,还是不会延长现有的船只通行时间。也就是说,马六甲海峡远远没有达到“运量饱和”的状态。那么,浅窄的海峡航道是否限制了大型油轮的通行呢?经过不断的疏浚,海峡完全可以通行30万吨超级油轮。中国与日本许多这一级别的油轮都是走这一航线。绕行巽他海峡与龙目海峡的超级油轮是少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