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亟待蜕变的“中国模式”

http://www.CRNTT.com   2010-01-10 09:06:23  


 
  人们常常把改革后的三十年的经济成功概括为“中国模式”,事实上,改革时代的成功不是无来由的,离不开此前三十年的工业基础体系和重大的科技突破。当然,前三十年与后三十年,从计划管制到市场经济,“中国模式”历经了大跨越和改变。前后三十年,发展都伴随着难以承受的巨大代价,以剥夺部分或多数群体对发展成果的分享为共同特征,前三十年是剥夺农民,后三十年是剥夺工人和农民工。

  但这两个三十年,还有另外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基于经验主义的政策调整一直贯穿始终。即使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国按需要进行政策调整也是常见的事情。邓小平时代,摸着石头过河的话语体系成为整个国家的共识,他也因为经验主义而功成名就。不断改变政策,是中国发展的主线,是在崩溃边缘屡获生机的原因。

  根据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凝结新共识,做出政策调整,是“中国模式”得以维系发展的根本。从这个角度说,“中国模式”的本质就是追求制度创新。

  哲学家李泽厚最近在接受访问时提到,他主张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但现在还没有,现在的中国是有封建特色的资本主义,就是官本位,政府权力过大。此话不可谓不尖锐。“中国要过封建资本主义这一关”,无疑是对“中国模式”经过嬗变之后最切中时弊的概括——越界的政府权力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必然是利益集团的割据。
 
制度化进程大大落后

  政治文明是一切文明的核心。很多人认为,现在就存在“中国模式”,金融危机下,好像中国一切都很好,政治上这样一种控制也很好。这是错误的,会起到误导作用。面对严重的潜在危机,中共党内能否形成新的共识,将决定“中国模式”的未来。

  而在如何建立中国政治文明的内核这个关键问题上,既不能随大流,也不可盲目自信,看不到目前的压力。已有的研究表明,将政治发展一般理解为政治民主化,这个观点不是时时都成立的,因为根据特定国家所处状况和条件不同,核心可能是民主化,也可能是制度化。

  但即使不以民主化标准做衡量,中国的制度化进程也已大大落后了。比如以腐败为例,一个国家若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根据本国的条件,因地制宜地建立起防范腐败的有效制度与机制,就会造成最可怕的结果,官员内部形成一种庇护网结构,导致群体性腐败。这种庇护网结构将进一步导致制度供给的缺乏。想想官员个人财产申报就知道中国制度化水平之低,作为最低成本最有效的防腐制度,中国已经提倡了多少年,为何却到现在还是化为泡影?

  中国的自信来自于敢于尝试,敢于接受挑战而做出改变,而非来自历史的辉煌。眼见它起高楼,眼见它楼塌了,一直是中国历史难以逃离的宿命,我想今天的中国还真不知道能否逃出这样的宿命。如果不指出“中国模式”的巨大缺陷和危机,只是跟西方模式单纯一比高下,解胸中之抑郁,获得精神之胜利,则“中国模式”不过是一种意识形态的产品。(作者张传文是中国媒体人)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