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蔡定剑:中国改革的新动力

http://www.CRNTT.com   2009-01-16 05:48:58  


 
  第三,以强化人大职权为依托。改革党与人大的关系,提高人大的权威和地位。党如何通过人民代表机关的方式执政是不太困难的事,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政党都是这么做的,就是把国家的事情拿到人大通过公开的方式进行讨论、辩论,同时通过人大来加强对政府的监督。这可以从地方人大开始,加强地方人大的能力建设,提高地方人大的权威和地位。1978年以后的政治体制改革就是从加强人大开始的。现在应该进一步深化人大这一根本政治制度的改革。

  第四、以公共财政和公共预算为行政改革的重点。行政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建立廉政、高效、法治的政府。现在中国最大的一个问题,包括经济改革带来的一个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腐败。其实,腐败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通过公共财政制度的改革来解决的。需要说明的是,我这里说的公共财政,跟很多经济学家说的是不一样的意思。很多经济学家讲公共财政,说的是财政预算这一块,把更多的钱安排给公共社会保障服务这一块。我说的公共财政,是指财政应该是公共的,预算应该是民主化的决策过程,是公开的、透明的,预算应经过民主程序讨论决定的,而且应该受到民主监督,这才是公共财政。而不是说,把这个钱用在公共服务上,叫公共财政;用在官员身上,就不叫公共财政?我希望广东能够拿出一点地方来搞公共财政制度的改革,这是很关键、很核心的一个行政改革措施,也是解决腐败的有效措施,这样的改革只有少数黑箱操作的领导受限,社会都会得利的一个好的改革。 

  第五、司法改革我不多讲了。 

  第六、扩大公众参与,保障规范NGO的发展。 

  十七大提出要进一步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关键是要以法律保障公民的参与权并制度化。公众参与是现代民主制度发展的新趋势,是选举代议制民主的重要补充。公众参与的民主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从立法、行政决策、行政执法,到基层治理、社会监督等各个领域。西方国家的民主发展是先行代议制民主,在代议制民主出现不足情况下,在六七十年代又发展公众参与的各种民主形式,成为激活民主制度的重要方法,公众直接参与式民主正出现生动的景象。鉴于我国后发民主的特点,为求民主的渐进和社会稳定,先发展公众参与式民主,再发展选举民主,可能是一条中国式民主发展道路。依此认识,就应把公众参与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建设的内容,通过立法使公众参与法制化,保障公众参与的权利。公众参与当前主要可从以下方面扩大和完善: 

  公众参与离不开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发展非政府组织是公民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排斥压制将产生社会矛盾,也不利于有序的政治参与。采取传统的官方控制的发展模式也完全不适应社会的要求。只有采取保护并通过法制规范的办法才能使它健康发展。 

  可见,虽然自上而下的改革动力日益衰落。但是,由于市场经济改革带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个人财产的增加、个人的自主和自由、利益和权利意识的增长。来自社会基层公众参与的力量日益兴起,产生了一种新的社会政治改革的冲动。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草根NGO的生长,以业主为基础的城市社区自治的要求,各种利益受害者的维权行动,利益团体的游说,公共知识分子的出现,媒体监督者角色突显,律师作为自主的维护法制的社会力量,还有来自地方和基层党政机关的自主进行的创新改革等等,成为新的推动政治改革的动力。而政治领导人顺应这种要求,是中国改革是否成功的关键。我们还是从十七大报告看到这种希望。胡锦涛总书记说,政治体制改革“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 

  (燕山大讲堂简介:“燕山大讲堂”,由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主办,腾讯网承办,邀请著名学者和公众人物就当下的热点话题发表演讲并回答提问。论坛面向公众开放。)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