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二、与心灵对话

  鸡足山的美,清新秀丽的美,檏素的美。在我眼中,这里就是天堂,心灵的避风港,我们灵魂的故乡。

  无须过多的笔墨,只管在山中游走,眼前,脚下,头顶,处处抒写诗情画意。即便是像现在这样拄着木棍走在小路上,也有一种兴意盎然。走入了大山的怀抱,胸间自然涌出一股开朗和豁达。

  山中有緑意,也有一抹枯黄,扺着冬的凛冽,藴藏着厚积薄发的力量。此刻,心中不禁又满怀感恩,感谢鸡足山带给我种种的经历,感谢这座大山的无私与奉献。

  一缕阳光,透过稀稀疏疏的缝隙在树叶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我坐在一块岩石前,就这样静静地观望、聆听,仿佛一颗流浪的心,找到了一个可以歇心的地方。

  侧耳倾听,四周有小蚱蜢跳跃的声音,有萤莺的悠扬歌声,有小松鼠的毛发摩擦声,还有风吹叶片的沙沙声。 

  归期将近,心却充满不舍,这一刻才惊讶地发觉,不知何时,鸡足山与光明寺已深深烙印在我心中了。

  不远处,山间的小路上,明欣居士下山的身影渐渐远去。我知道,她的肩头上那空空的背篓,两三个小时后便会装得满满当当,连同她的心,她的热情,一并供养。

  又见德炽三兄弟迈着轻快的脚步走向建设办,来上课了,手中的书本晃呀晃,像一只只欲飞的小鸟,笑得一脸灿烂。

  我再次被那纯真的目光感染,双手合十,微笑。

  “你们是要走了吗?”德热问我,“是常乐师告诉我的。”

  “恩,就快了。“我点点头,说话的时候,鼻子忽然有些酸楚。

  “好好学习,下次我来,再念《敕勒歌》给我听吧!”我一边说,一边从口袋里取出一个本子,采集着一些漂亮的树叶、花瓣,准备带回故乡做纪念。

  “那是什么时候?”德仁蹲下身,也学着我的样子,挑选一些漂亮叶子送我。

  “恩……”一抬头,遇上他那清澈的目光,我忽然一愣,不知如何作答。

  是啊,我会何时再来呢?还没有离开,心中便填满了浓浓的眷恋。

  心中勾画着“下一次”,再来行法、朝山,蓦地发觉,在无常变化之中,又怎能确定得了?缘聚缘散,生命在呼吸间,这实在很残酷。很可悲,谁也无法料定自己可以看到隔日黎明时升起的骄阳。

  活在当下,随缘念佛。所有的念头与执着都随风去吧!

  或许,唯有了知生死轮逥苦,看破、放下,依仗佛力加持,才能持有一种“不到黄河心不死”的魄力与信念,一颗心向往着极乐世界,不能停止,不能回头。

  来不及等我的答案,三兄弟的身影越走越远,我默默地注视着,心中祈愿他们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而我自己,此刻也正在路上,偶然的机缘,怀着崇敬与倾慕的心而来朝山,不久后,我又将载着希望、热诚与一种态度悄悄折返。

  走回静阳庵的路上,一个疑问久久萦绕在心头:大山给予我的,有太多太多,感恩之心溢于言表,而我回报大山的,又会是什么?

  正想着,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一位常住居士在山门前冲我招手,殿堂要念诵《药师经》,让我一起参加。

  我笑着点点头,抛开心中的妄想杂念,此刻,就让我的身心完全清净下来,融入一个别样的世界。

  走进大殿,发觉尼师们早已准备好,两旁的居士也捧着经书即将开始诵经。引磬敲响,我站在一角,捧着《药师经》读诵起来。

  经文虽然有些长,但文字大多是易读易念的,可以跟读下来。不过,由于师父们念诵得很娴熟,甚至很多尼师都已背诵下来,对于不常念诵的我而言,则显得有些吃力。经常有跟不上、断句的时候,每当这时,抬眼望着四周,看到大家读那么虔诚认真,心中便感觉很沮丧,又很惭愧。看来,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呀!

  诵经完毕时,已过1个小时。走出大殿,我暗自下决心,以后一定按时做早晚功课,专心念佛,以及《药师经》、《佛说阿弥陀经》,我也想像尼师们一样背诵下来,才不枉称为一名真学佛人。

  这天夜里,天凉了许多,初冬的寒意越来越浓重,一时恍惚有种回到北方的错觉。我披着棉衣走出去,准备归还向铭鼎师借来的《药师经》。

  经文中有一些生僻的繁体字不认得,一时有些泄气,生怕念错字造下恶业。于是便想要归还经书,以后再找机会学习。

  路过一扇小窗,我看到径行道中居士正在行法念佛,一位上了年纪的常住居士站在门外传递着纸条,她的衣衫单薄,衣角随风摇摆着。

  “您多穿点吧!”我走上前说道。

  “没关系,走动一下就暖和了。”老居士笑了笑。

  她见到我手中捧着《药师经》,便对我说;,“这部经很好,很好!”

  “恩,我正在学着读,只是有些繁体字还不认得。”我有些惭愧地说。

  “噢,这好办!”老居士转身走向寮房,远远地飘来一句“你等一下。”

  很快,老居士走出门外,手中拿来一个小书本,红色胶皮的封面,有些发旧,不过却保存得很好。

  “这本《佛教大辞典》很好用,遇到生僻字就查一查,给,你收着吧!”老居士说着,把辞典送给了我。

  “这……可是您还需要呀!”我正要委婉地谢絶。

  “姑娘,你留下吧,好好学佛,年轻人能有心学佛,很不容易呀!”老居士称赞着,反倒让我更觉得羞愧。

  和老居士道别后,我没有去见铭鼎师,而是返回屋中,将原本要还的经书又恭敬地打开,对照查找其中几个难认的字。

  学习就在当下,老居士不正是我的榜样么!看到她在书本中清晰地标注着圈圈框框,我仿佛看到她在无数个夜晚挑灯夜读的情景。

  如此细致的标注,一定是经过无数次学习才有的啊!

  不能再给自己找懒散、推脱的理由和藉口了,“赶快学习吧!为了成就自己,也为了众生解脱。”我对自己说。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