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没有倒在废墟里,却死于人际旋涡中



  2009-4-21 12:42:32

  冯翔自杀了。直觉告诉我,一个能写出“孤单,是一个人的盛宴,聚会,是许多人的孤单”的人,是不可能仅仅因为工作压力而选择自尽的。何况,他经历过那么多磨难,“连5.12最悲伤的丧子之痛都可以忍受”,怎么会轻易放弃生命呢?只有一个间接原因最值得深究,那就是死者敏感的身份。

  今天《南方日报》A06版刊登了前方记者独家采访的文章“回望北川,他已不在”。文中借冯翔的双胞胎哥哥冯飞的话说,“工作压力,加上这样一次次揭伤疤,构成了他自杀的两个主要因素”。也许,这代表了主流也是官方希望的一种看法。可惜“独家报导”偏偏遗漏了冯翔死前留下的两篇日志,而日志内容才是查明死因最有说服力的证物!

  好在《南方都市报》和《新快报》今天刊发了同样报导幷且披露了日志内容。特别是后者,全文刊登了死亡日志《我也告诉您三点》、《很多假如》。其中有三段话值得注意:

  “我本已苟且偷生,不要逼我。请您手下留情,不要让我无路可走”。

  “您还想干什么?您觉得我活好了?您觉得我如意了?您觉得我舒服了?所以您不舒服。您不如意。您不爽快。朋友,您究竟要干啥?明说好吗”?

  “假如,某一天,我死了,亲爱的朋友,请你们不要忧郁。我的离去,让很多人快乐,让很多人舒服,我的存在,是他们的恐惧,是他们的对手。一个对手的离去,对于他们,是多么值得庆贺的事情啊”!

  还需要解读吗?还需要分析吗?死者满心苦楚倾于笔端的隐晦文字,清楚地显示出冯翔心中的“委屈”,很可能来自他的那些假工作之名的丑恶上级和同事,来自神奇大地无处不在的阴损小人。还因为他们是死者理念里永不能背叛的上级、同事和亲朋,所以纵然他们再怎么,他也不能怎么。由此积累而成的内心痛苦远超过丧子之痛!只好一死求以解脱。

  冯翔之死,究其原因,还是中国人惶恐苟活的哲学,即儒、释、道所谓的中国传统文化。它让小人、伪君子、自私自利、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恩将雠报,在当今大多数中国人中高度普及。孔孟之道几千年的传承,始终没能使中国人步入健康民族之行列,反而使国人愈加畸形病态,多无人样。今天,善于玩阴损的小人满目皆是,且早已不是贫困小民所独为,而是玉树临风的政治精英、大雅之堂的专家学者、推杯换盏的国企领道、正襟危坐的人大代表之看家本领,拿手好戏!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