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宽基础、重实践、强应用、国际化——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总结

  一、专业沿革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成立于2002年10月,其前身是创建于1929年的中山大学地理学系,该系是我国最早在理科开设的地理学系之一。

  中山大学地理学系成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于1952年设置了自然地理学专业,1956年设置了经济地理学专业,1959年地质系并入,1961年设置气象学专业,1972年设置水文学专业,成为拥有五个专业的大系,并于1961年在全国首批招收研究生。1977年后,地理学系的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水文学三个专业先后恢复招生,同时招收硕士研究生。1979年地质、气象专业分别独立成系,1993年又分出成立了环境科学系,同期又在原地理学系的基础上分别成立了河口海岸研究所、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遥感应用中心、地球与环境科技应用研究中心和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等机构。

  为了加强中山大学地理学科各个单位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进一步增强地理学科的整体实力,2002年中山大学整合原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中的地理学系、河口海岸研究所、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遥感应用中心、地球与环境科技应用研究中心和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等所有地理学科机构,成立了现今的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二、学科发展概况与特色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设有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国土资源与环境学系、水资源与环境系、遥感与地理信息工程系四个系,以及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河口海岸研究所、土地研究中心、水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应用中心、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规划设计研究院、灾害研究中心、地理学实验教学中心9个研究开发机构。

  目前,学院具有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拥有地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国家重点学科——人文地理,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海岸海洋地理学4个博士点;拥有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水文学及水资源、海岸海洋地理学、城市与区域规划6个硕士点,设有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水文与水资源工程5个本科专业。截止2009年10月底,学院拥有全日制在读本科生1271人,博士研究生152 人,硕士研究生238人。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是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一定的学科研究特色且部分分支学科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高校主要地理院系之一。人文地理学总体上处于全国前列,其中城市地理学和旅游地理学两个分支学科居全国领先地位。

  中山大学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专业是全国这个专业的一个起源,该专业的本科教学规范由我们中山大学为主来编制。该专业具有强劲的发展势头。该专业所依托的人文地理学在2000-2005年是国家人文地理学2个(北京大学、中山大学)重点学科之一;2005-2010年是国家人文地理学3个(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重点学科之一。

  地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所依托的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学科,2007年成为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学科;2007年被定为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的培育学科。水资源与环境研究、地理科学专业也在全国享有较高声誉。2000年新设立的城市规划五年制工科专业,于2009年通过建设部的专业评估,办学质量与水平获得评估专家的好评。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国内外学术交流频繁,与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日本等国家以及香港和台湾等地区的相关机构保持着长期稳定的交流与合作,先后开展了近20项国际和粤港合作研究,学院教师经常到国外和香港进修、学习、讲学、考察、合作研究、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了学院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地位,提高了师资队伍素质,为学院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十分有益的基础。

  三、发展思路和规划

  学院一贯重视本科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推行“一二三”的发展战略,即一个理念:本科教学是大学老师的立足之本,大学里没有任何事情比本科教学更重要;两个保障:建立健全本科教学制度,加大本科教学经费投入;三个监督:教学督导员督导、院系领导检查、全体学生评比。

  四、人才培养特色

   “宽基础、重实践、强应用、国际化”是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本科生培养的宗旨。

  “宽基础”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①学院本科专业以理科为基础,逐渐发展为理科、工科、文科相结合的多样化专业;地理学在学科分类上属于理科,地理科学专业是理科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是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研究人文现象;城市规划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是工科专业。②毕业生多就业于城市规划、国土、水利等政府部门及设计单位、房产公司等,学生毕业后工作能快速适应工作角色并能取得成绩。如香港大学地理系主任林初升教授、世界银行总干事张军、广东省建设厅厅长房庆方皆为我院经济地理1977级学生;还有很多毕业生活跃在各级城市、国土管理部门及科研单位,已建立起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仅2006年,我院就有8名本科毕业生到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哈佛大学、MIT等国际著名大学攻读研究生。

  “重实践、强应用”具体体现在:①野外考察、参与规划实践,是地理学的特色,每一个专业都有野外考察或者规划实践锻炼的机会,如学院组织的甘肃河西走廊考察、德国考察、瑞士考察,通过这些活动力争做到本科教学室内与室外相结合;②学生直接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做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③学生城市与区域规划、旅游规划、水资源规划、环境遥感科研等项目,做到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国际化”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①从国外长期或者短期聘请教师,从国外引进教师,逐步实现教师的国际化:②采用原版教材以及课程的双语教学,力争实现教学的国际化;③给本科生提供的国际交流、考察和学习的机会。

  五、教学改革

  1.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推进本科教学发展

  依据地理科学发展趋势和特点,学院在制定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时,始终确立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和中心地位,将本科的学科建设作为整个工作的龙头,积极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学科发展和社会的需要调整专业的设置与布局。经过学科建设的发展,稳定了地理学院在理科综合性院校的地位,同时为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增加学生就业门路拓展了空间。

  地理学院成立之前,原地理系共有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城市规划和地理信息系统四个本科专业。学院成立之后,随着师资队伍合理、有效的组合,学院在教务处的大力支持下,新增了旅游管理专业(后调整到旅游学院)、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城市规划专业(市政管理方向)。

  2. 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适时调整教学计划

  在教学研究方面,近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3年,“城市地理学”被评为广东省高校精品课程;2003年,“城市地理学”和“旅游地理学”入选国家 “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计划”;2005年, “探索地理学复合型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项目获得广东省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奬。2005年,“地理信息系统”课程被评为广东省高校精品课程;除学校的研究论文集外,2005年学院主编出版了一本《地理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教学研究论文集,收集论文五十多篇。

  地理学是一门兼顾自然与人文、理论和实践性很强、研究对象和内容处于快速的变化之中的学科。以“宽基础、重实践、国际化”为主线,积极对本科专业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和修订。教学计划调整的基本思路是:适应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拓展专业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开拓能力,体现学科交叉,培养创新人才。具体措施有:加强理论基础,扩大共同课程比例;强化实践技能培养,增多方法类课程;注重地理综合,体现学科前沿;突出学校特色,建设名牌课程;扩大选修课程比例,为学生自主、能动地学习提供空间和发展条件;增多专业方向板快,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每次的教学计划编制中,根据我院已有课程体系中所存在的问题,对各个专业的课程体系提出了拓宽基础、加强应用、注重方法的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课程体系的改革。这次新修订的教学计划提出全院设立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测量与地图学七门公共基础课程。

  3. 着重教学管理相关制度的建设。

  为了使教学工作管理有章可依,并符合学院的学科特点和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从2002年底就开始着手进行地理学院本科教学管理细则的制定,提交学院教代会审议通过,从2003年9月开始正式实施。地理学院的本科教学管理细则,对教学及其管理提出了详细的、具体的数量与质量的要求,具有比较强的可操作性,是目前学院教学管理工作和考核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

  为了保证管理制度的实施,学院实行了教学督导员制度,学院专门聘请了5位热心学院教学工作、责任心强的退休教授成立了学院的教学督导组,刘琦教授为组长,对全学院的教学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同时参与对专业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估工作,实施效果良好,对教学工作带来了较大的促进。

  同时,为了规范教学督导员的工作,学院也专门制定了教学督导员工作细则,对教学督导员的工作任务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了有效的监督教学效果,多年来学院一直坚持学生对教师授课进行打分评价,并及时将有关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对教学工作起到了明显的监督和促进作用。

  另外,为了保证推免硕士研究生的有序进行,2008年学院制定了推免研究生工作的细则,为了保证七门公共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质量,2009年学院制定了课程研究小组实施办法。

  4. 注重实践技能培养,产学研相结合培养学生

  地理野外实习是掌握地理学基础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工作技能的重要手段,更是地理学科各个专业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的主要方面。中山大学地理学系素有注重野外考察和社会实践的良好传统。近年来,在教学经费严重不足,尤其是实习经费极为短缺的情况下,学院将本科教学与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参与地区发展规划等横向课题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和条件,保证了教学实践环节的进行,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基础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与培养,培养出来的学生因实际工作能力较强而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近五年年均科研经费3000多万元,通过本科生参加老师科研项目、本科毕业论文、野外考察等方式直接支持本科教学。2001-2005级学生主持与参加科研项目累计241项,其中学校资助项目90项,学院老师资助项目151项。

  5. 通过各种形式建立实习基地,提高教学质量。

  各种类型的实习活动(包括课程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是地理科学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实习历来是地理学教学重要的一个环节。但随着知识量的增加、课程设置的增多,以及学生规模的扩大、物价上涨,本科教学实习的规模以及内容都在压缩,地理学实习考察的传统正在丧失。为瞭解决这个问题,开展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就显得十分必要。我们以地理学、水资源、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专业为基础,同政府、企业、大学等合作,建立了校内、校外、境外、国外等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实习基地22个(其中,校内实习基地3个,校外实习基地17个,境外、国外实习基地2个。22个实习基地中,自己出资建设的基地有4个,与政府合作建设的有10个,与企业合作的有5个,与大学合作的有3个)。实习基地的建设,不仅缓解了实习经费不足的问题,保证了各类实习的顺利进行,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创新能力,使学生接触了社会、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为我院实现“宽基础、重应用、强实践、国际化”的学生培养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 关爱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院成立以来,在建设优良学风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并取得好成绩。如学院的班集体连年被评为学校优良学风标兵班。如2001经济地理班被评为全国红旗团支部,2004经济地理班被评为全省先进班集体。

  学院通过这种渠道设立奬学金是助学金。如1987级校友设立的奬学金奬励优秀学生,学院建立凝炬基金会,关爱贫困学生。

  学院积极开展社团活动与科研活动并取得好成绩。如2004、 2006、2007、2009年我院本科生多次获得建设部实践活动、建设部城市规划专业社会调查报告奬励。学院发起并举办了华南地区及全国高校的地理文化PPT大赛并获得良好反晌。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的问题不断出现,各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进一步提高师资水平,进一步增加教学经费的投入,提高教学质量。

  (周春山)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